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臺灣研究團隊在超暗矮星系「室女III」中首次發現了三顆天琴RR型變星
May. 19 2024

臺灣研究團隊在超暗矮星系「室女III」中首次發現了三顆天琴RR型變星

臺灣研究團隊在超暗矮星系「室女III」中首次發現了三顆天琴RR型變星,這使得室女III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得到了證實。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饒兆聰教授研究團隊,使用位於臺灣的最大地面光學望遠鏡,口徑1公尺的鹿林天文臺,首次觀測到位於超暗矮星系室女III中的三顆天琴RR型變星。天琴RR型變星是一種變星,其類型與位於天琴座的「天琴RR」變星相同。這種變星的光變週期與它的絕對亮度有緊密的關聯,因此可以透過觀測天琴RR型變星的光變週期來推算其絕對亮度。擁有絕對亮度後,我們便能測算出距離,使得天琴RR型變星成為測量距離的理想標準星之一。2023年發現的「室女III」超暗矮星系一直是天文學家想深入了解...

韋伯偵測到目前最遠的黑洞合併
May. 17 2024

韋伯偵測到目前最遠的黑洞合併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發現到宇宙年齡只有 7.4億年時兩個星系及其巨大黑洞正在進行合併的證據。這是迄今為止探測到最遙遠的黑洞合併,也是首次在宇宙如此早期就探測到這種現象。 在大霹靂(Big Bang)後10億年裡中已經發現了巨大的黑洞,意謂著黑洞的增長一定非常快速且非常早。現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早期宇宙中黑洞的生長提供更多的線索。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大質量黑洞具有獨特的光譜特徵,...

梵谷與〈星夜〉
May. 14 2024

梵谷與〈星夜〉

〈星夜〉是梵谷1889年6月的創作,是世人最熟悉的畫作之一。〈星夜〉上的星星又大又亮,照亮前方尖塔教堂,讓高聳的絲柏投射出剪影。〈星夜〉筆觸看似凌亂,構圖卻又非常協調。

印度出土4700萬年前古代巨蛇! 「婆蘇吉蛇」推估長15公尺
May. 14 2024

印度出土4700萬年前古代巨蛇! 「婆蘇吉蛇」推估長15公尺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古生物學界迎來「超長驚喜」。研究團隊在10多年研究後發現,2005年印度出土的化石是一隻巨蛇,推估最長可達15公尺,超越2009年哥倫比亞出土的「泰坦巨蟒」(Titanoboa),可能是已知最長的古巨蛇。  印度古生物學家巴哲派(Sunil Bajpai)2005年在印度西部吉拉特邦(Gujarat)褐煤礦區發現一批巨蛇的脊椎化石,化石共27塊,最長的有6公分,最寬達11公分。他與同事研究後推斷,這是一條無比巨大的蟒蛇,不帶毒性,命名為「印度婆蘇吉蛇」(學名:Vasuki indicus)。

科學首見:紅毛猩猩會用藥草治療傷口
May. 13 2024

科學首見:紅毛猩猩會用藥草治療傷口

這讓人們得以一窺人類的祖先如何開發天然藥物。

清潔隊員、機坪地勤遇高溫不能休息? 認識職場熱傷害高危險群
May. 10 2024

清潔隊員、機坪地勤遇高溫不能休息? 認識職場熱傷害高危險群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極端氣候來臨,夏日高溫屢創新高,臺灣平均氣溫於過去110年上升約攝氏1.6度,21世紀初夏長度則已增加至120~150天。當夏天越來越長、越來越熱,現時勞動部的法規和指引是否足夠保障戶外勞動者?

用數學看見微觀的生物演變!分子演化 50 年的活歷史—李文雄專訪
May. 10 2024
Sponsored

用數學看見微觀的生物演變!分子演化 50 年的活歷史—李文雄專訪

  榮獲巴仁獎的臺灣分子演化學家 您知道中央研究院有位相當低調的遺傳演化學大師嗎?此人開創了許多分子演化的數學分析方法,他就是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員李文雄院士!數學是李文雄用來描述生物演化的工具,用 DNA 序列計算分子時鐘是他的重要貢獻。至今 80 歲高壽的李院士,是國內唯一獲得巴仁獎榮譽的得主,不僅培育眾多學生,並且依然在最前線探索未知。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李文雄,邀請他分享在美國與臺灣的學研經歷及主要研究成果。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