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130-134億年前宇宙中最早的三個星系的形成。這項重要發現提供了關於宇宙的重要知識,現已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 透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大量氣體的訊號,這些氣體在形成過程中聚集在一個小星系上。雖然根據理論和電腦模擬,這是星系形成的方式,但它從未真正被見證過。領導這項研究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的助理教授卡斯珀.埃爾姆.海因茨(Kasper Elm Heintz)提到,這是第一張直接拍攝的星系形成...
遠離那塊餅乾! 這似乎是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問題:掉到地上的食物如果很快就撿起來,是否就能安心吃下肚? 大家都有聽過「五秒規則」(five-second rule)。這一直是居家辯論以及無數科展的主題,有些人說這是真的,也有些人斥之為胡說八道。 這似乎是個簡單的問題,但科學界卻一直沒有認真看待。幸好,現代學者終於解開了五秒規則背後的微妙原理。 細菌汙染食物的速度有多快? 五秒規則的關鍵,是要了解地板表面的細菌轉移到食物上的速度有多快。其他有許多人的測量方式都是錯誤的,羅格斯大學大學的食品科學家唐諾德.夏夫納(Donald Schaffner)說。業餘科學研究和電視上的「調...
哈伯太空望遠鏡團隊發布了一張三合星系統HP Tau影像,三顆耀眼的恆星從反射星雲的空腔中閃耀而出,看起來就像一個閃閃發光的宇宙晶洞。HP Tau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位於金牛座,距離我們約550光年,此系統也稱為EPIC 247592463、TIC 118521708或IRAS 04328+2248,由變星HP Tau、HP Tau G2 和HP Tau G3組成。HP Tau被稱為金牛T變星(T Tauri star),是一種年輕的變星,尚未開始核融合,但已開始演化成類似太陽的氫燃料恆星。金牛T變星的年齡往往小於1000 萬歲,相較之下我們的太陽約有46億歲,而且經常被發現仍包裹在它們所形成的塵...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發現到宇宙年齡只有 7.4億年時兩個星系及其巨大黑洞正在進行合併的證據。這是迄今為止探測到最遙遠的黑洞合併,也是首次在宇宙如此早期就探測到這種現象。 在大霹靂(Big Bang)後10億年裡中已經發現了巨大的黑洞,意謂著黑洞的增長一定非常快速且非常早。現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早期宇宙中黑洞的生長提供更多的線索。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大質量黑洞具有獨特的光譜特徵,...
〈星夜〉是梵谷1889年6月的創作,是世人最熟悉的畫作之一。〈星夜〉上的星星又大又亮,照亮前方尖塔教堂,讓高聳的絲柏投射出剪影。〈星夜〉筆觸看似凌亂,構圖卻又非常協調。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古生物學界迎來「超長驚喜」。研究團隊在10多年研究後發現,2005年印度出土的化石是一隻巨蛇,推估最長可達15公尺,超越2009年哥倫比亞出土的「泰坦巨蟒」(Titanoboa),可能是已知最長的古巨蛇。 印度古生物學家巴哲派(Sunil Bajpai)2005年在印度西部吉拉特邦(Gujarat)褐煤礦區發現一批巨蛇的脊椎化石,化石共27塊,最長的有6公分,最寬達11公分。他與同事研究後推斷,這是一條無比巨大的蟒蛇,不帶毒性,命名為「印度婆蘇吉蛇」(學名:Vasuki ind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