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法蘭克.德瑞克(Frank Drake)於1961年設計了一個方程,用來推測在銀河系內,可以和我們接觸的外星智慧文明的數量N = R * fp * ne * fl * fi * fc * L N:銀河系中可偵測到電磁發射(無線電波等)的文明數量; R:每年形成的恆星數量; fp :擁有行星系統的恆星所佔的比例; ne:每個太陽系具有適當生命生存環境的行星數量; fl:適合生命實際出現的行星的比例; fi:存在生命的行星中出現智慧生命的比例; fc:發展出可偵測其存在跡象的技...
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 人工智慧(AI)正值當前科技浪潮的高峰,生成式人工智慧不僅能自己寫出流暢文章,還能創作令人驚艷的圖片和影像,更能為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升級。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孔祥重院士,他是臺灣人工智慧領域的代表人物,目前為美國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也是「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校長。他在 1979 年提出「脈動陣列」理論(Systolic Array),促進高效能平行運算的基礎,為現行諸多人工智慧算力加速器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案。近年,他積極回臺討論 AI 人才培育以及 AI 研發有關的議題,希望讓更多臺灣產學研界與年輕學子,一起看到 AI 的無限可...
美國航太總署(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最近的一項發現證實,先前在早期宇宙中檢測到明亮的紅色天體,顛覆了星系及超大質量黑洞起源與演化的傳統思維。 先前研究團隊藉由韋伯望遠鏡,在誕生後約6至8億年的早期宇宙,觀測到3個神祕的明亮紅色天體。然而近期團隊分析它們的光譜,顯示出年老恆星的光譜特徵,代表這些天體的存在年齡已有數億年。不只如此,天文學家還在這些天體之中,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的光譜特徵,估計質量約為銀河系核心超大質量黑洞的100至1000倍。如果超大質量黑洞出現在如此早期宇宙的星系中,將挑戰了現行的星系與黑洞演化理論模型。 ...
咖啡豆富含有益心臟和大腦的抗氧化劑,但去除咖啡因的過程可能會改變這些有益的化合物…… 咖啡堪稱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然而有愈來愈多人基於健康考量,改喝低咖啡因咖啡(低因咖啡)。根據調查顯示,約有2600萬名美國人定期飲用低因咖啡,原因包括擔心血壓升高、不想在時間太晚時攝取咖啡因、想避免睡眠中斷,以及對咖啡因敏感等等。 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大學的社區健康與福祉教授勞倫.鮑爾(Lauren Ball)表示,無論原因為何,「低因咖啡已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普通咖啡對於健康有不少益處,包括減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預防失智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降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