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新拍攝的紅外影像,顯示出馬頭星雲鬃毛部分的極清晰影像特寫,這是迄今為止最清楚的馬頭星雲紅外影像,照片以全新的視角展示了「馬鬃」的頂部及其附近的影像,以前所未有的影像解析度呈現出來。
源自上古中國的尖端兵器:青銅戈 說到中國的兵器,你可能會想到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倚天劍、屠龍刀。事實上,我們熟悉的劍是從歐亞草原傳入中國。早在劍成為主流兵器前,在上古中國的戰場上,廣泛使用的兵器是青銅製的「戈」。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歷史語言研究所李修平助研究員,透過研究殷墟出土的「銅三角援戈」,分析這些兵器之於墓主的意義,並解開晚商社會與區域互動的謎團。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生許棨甯,與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陳建州博士,率領國際團隊,首度觀測到宇宙紅外背景輻射的來源。研究團隊成功解析了450微米的宇宙紅外線背景光,證實其起源自遙遠的銀河系外星系。研究已發表於2024年3月出版的《天文物理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上(Hsu et al. 2024)。 宇宙背景輻射是指除去我們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所有已知鄰近天體所發出的電磁輻射以外,剩下的輻射。它均勻地橫跨整個宇宙,是無法移除的「背景」,因此被稱為宇宙背景輻射。大家比較常知道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即是宇宙中微波波段的背景,...
自我對話到底有多普遍?專家的看法有分歧,不過他們倒是一致同意:那是發現自我的珍貴工具。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現我竟然在跟……我自己說話。敲擊鍵盤之際,我意識到自己正在對前一天晚上碰到的事情進行內心對話。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為什麼我要打斷正在進行的工作,跟自己閒聊某件看來似乎無足輕重的事呢? 如果你問自我對話專家這個問題──通俗的說法是「跟自己說話」、正式一點的用語則是「內心獨白」(inner monologue)──臨床回應之一可能是我並未迴避手邊的任務。相反、也更有意思的可能是,我正在透過更深入的個人內心對話,體驗跟真正的「我」的更親密接觸。 ...
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eope)最近拍攝了一張編號M76俗稱小啞鈴星雲的行星狀星雲「紀念照」。慶祝哈伯自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來運行了34週年。近年來哈伯每週年都會選一個目標拍一張紀念照。 小啞鈴星雲位於英仙座,距離我們約3400光年。行星狀星雲是由一顆恆星死亡時的紅巨星噴發出的發光氣體殼層逐漸擴展而成。該恆星的中心最終會坍縮成一顆超高密度和高溫的白矮星。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無關,只是因為18世紀時使用小望遠鏡觀察到這類天體的天文學家認為它們類似行星。M76由環狀結構組成,從側邊觀察,中央有條狀結構,以及環的兩側各有兩個葉狀結構。這是因為在恆星燃燒殆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