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不只承載了人類對自由的幻想與渴望,同時也是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因為鳥類食性多樣,有捕捉其他動物為食的猛禽,也有只吃花蜜種子、仙氣翩翩的嬌小鳴禽;鳥類的分布範圍擴及全球,即使是最寒冷的南極洲、北極圈,都有鳥類的蹤影。無論城市、鄉村,都能看到已經適應人類影響的鳥類,時時提醒著我們大自然的存在,以及我們對牠們生存環境的影響。一旦環境劣化,鳥類或是生病、飢餓、離開、甚至死亡,不管是親身經歷或經由媒體的傳播,每一幕畫面都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專家預期未來會見到更多極端暖化事件,為世界最大的冰凍大陸的未來敲響了警鐘。 在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往南約800公里處,一塊狹長陸地和零星島嶼組成了南極半島的頂端,這塊由冰和永凍層(permafrost)構成的嚴峻之地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那裡是一種受歡迎的企鵝的繁殖地。不過這塊大陸的最北端(最近正沐浴在夏日的陽光之下),卻因為一件比一大群不會飛的大鳥更奇特的事而上了新聞:攝氏21度的天氣。 南極半島正從一波熱浪中復原,這波熱浪不僅重新定義了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冰凍大陸可以穿T恤的天氣,也為它的未來敲響了警鐘。最近位在靠近半島北端和附近島嶼的氣象站記錄到攝氏17、18,甚至接...
五股濕地傳聞有黃鼠狼活動,十幾年來,雖不斷有民眾指證歷歷,卻苦無證據。為了證明濕地經營確實提供野生物都市中的庇護所,荒野保護協會經過一年自動攝影機監測,證明黃鼠狼在這裡沒有錯。新北人有機會和牠當鄰居!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有調查發現,野生動植物走私者誆稱,犀牛角和其他野生動物製品可以治COVID-19,想藉此發大財。 COVID-19疫情肆虐,中國衛健委發表了COVID-19治療方針的藥品清單,其中包含「安宮牛黃丸」,而安宮牛黃丸的配方,早在1990年就將犀牛角改成水牛角,近期卻有業者在網路上販售含有犀牛角的安宮牛黃丸。 英國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局(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EIA)指出,中國和寮國的賣家正透過微信宣傳安宮牛黃丸。EIA表示,這些安宮牛黃丸似乎是在北韓生產的,成分聲明含有犀牛角...
在臺灣象徵福氣的動物,非蝙蝠莫屬。臺灣原生蝙蝠有37種,其中的臺灣狐蝠,在研究者眼中更是與石虎、黑熊、水獺並列為「四大神獸」,一度以為消失於本島,經過一年調查,研究團隊在花蓮紀錄到穩定族群,若加上龜山島、綠島族群,估計約200隻上下。在花蓮市區,黃昏時安靜地觀賞臺灣狐蝠覓食,不再停留於想像! 重磅調查:臺灣狐蝠來了 因為人類行為,這些象徵福氣、會飛的哺乳類,在臺灣族群數量大不如從前。依據《2017臺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臺灣有4種蝙蝠列為國家級受脅等級,其中體型最大的臺灣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與歐亞水獺同列為極度瀕絕等級(NCR)。事實...
巴西最大的原住民保護區種下了數千棵可可樹苗,希望能取代非法採金礦帶來的收入。 對於葉卡瓦納(Ye'kwana)原住民男性們來說,這些不到一公尺高的瘦小樹苗不僅是可可樹苗,更是遠離非法淘金暴力、汙染和破壞的希望新芽。 「我們希望為社區而種,帶來收入,而且不破壞森林。」提出這個想法的是39歲青年尤利奧.葉卡納(Júlio Ye’kwana),同時也是葉卡瓦納人Wanasseduume協會主席。 過去的兩年間,偏遠的亞諾馬米(Yanomami)原住民保護區的懷卡斯村(Waikás)和其他村莊附近種下了數千棵可可樹。可可偏好在陰暗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