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綠色和平3月9日公布臺灣六種漁市常見魚類體長調查,發現有七成是未達成熟體長就撈上岸販賣的小魚。綠色和平呼籲,行政院應在3月底前通過《海洋保育法》(海保法),加速海洋保護區擴大並落實管理,避免過度捕撈導致資源耗竭。行政院代表則承諾海保法將在下月進行政院會審議,並於本會期送至立法院。
整理:林郁宸(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近幾年淨灘盛行,海洋廢棄物問題逐漸受到大眾關注。2018年荒野保護協會發布首次全臺海岸線廢棄物快篩調查,揭露14個最髒海岸段。經過三年,近日完成「海廢快篩熱點複查」,結果顯示,多數海廢熱點的垃圾量都有明顯降低,然而雲林、桃園、苗栗、屏東這四處海岸段的垃圾不減反增。環保署則表示,中央與地方合作定期清理海廢,仍可能因人為、氣候或洋流因素造成髒亂,民眾可多加利用「海岸清理資訊平臺」通報。
這張照片是我飛過德州狹長帶地區時拍的,位於阿馬里洛的北方。畫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大自然正在侵蝕人類的地盤,不過事實正好相反。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這隻小熊的媽媽被一隻年老的公熊纏上,他照著媽媽所教的跑到樹上躲起來,避開危險。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這裡沒有東西吃嗎?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攝於英國諾丁漢郡的金伯利。我本來是要到附近的森林,希望有機會能親眼看到獾(結果沒看到),剛好注意到一隻站在曠野上的野兔,滿月在牠身後緩緩升起,襯出牠的身影。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這隻餓得不得了的山羊用熱切的眼神看著遊客,希望有人能給牠東西吃。攝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邁阿密動物園。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在昔日殖民地要求歸還文物的聲浪下,19世紀興起的大型博物館面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