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秋天到了,又到了大快朵頣螃蟹的季節!臺灣海洋資源豐富,螃蟹是重要的海洋資源之一,然而,近年來螃蟹的數量逐漸減少,消費者對螃蟹的需求量卻大幅增加,而臺灣傳統的螃蟹捕撈方式,更對螃蟹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壓力。 漁業交流平台臉書社團「食魚教育有你有我」10月7日舉辦「蟹蟹有你!認識臺灣沿近海螃蟹籠具與永續發展」,邀請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藍國瑋分享螃蟹籠具的改革與保育行動。
石虎為臺灣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數量僅剩400至600隻。為守護保育類動物石虎,並提供棲息地及讓研究員有更多資料能取得,全臺第二個環境信託案例「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10月25日宣布成立, 由民間善心人士公益信託南投縣中興新村後山某200坪私人土地,距離台灣首個環境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成立,已經時隔十多年,為臺灣自然保育寫下嶄新的一頁。受託人為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李璟泓,協會表示,後續將致力於棲地保護及推廣相關教育推廣。
一度在英國滅絕的河狸回來了,而且還出現嬰兒潮! 今年夏天,野外跟官方核准設立的河狸示範區出現了許多新生寶寶。示範區外的河狸目擊事件也暴增,小河狸在肯特郡(Kent)河流游泳的可愛景象融化大家的心。但可愛的背後,卻是非法野放與河狸暴增的問題。
人工智慧、手機、電腦、電動車,現代科技幾乎離不開半導體,而半導體也很難離開有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 PFAS因不易分解,有「永遠的化學物質」之稱。由於PFAS與癌症、肝腎、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疑慮上升,近年掀起禁用或限用管制潮。但半導體的微影製程、電漿處理等1000多個奈米製程都會用到PFAS。業者研發替代品的同時,也組成聯盟遊說政府降低監管,並稱嚴厲的監管將讓產業「倒退數十年」。
你或許曾在登山健行時聽過「無痕山林」的呼籲,希望大家能保留野生環境的原有樣貌。這個觀念為什麼這麼重要?本文帶大家來揭曉背後的科學根據。
臺灣四面環海,但海岸受人為活動及地形影響,易堆積海廢。國立中央大學開發AI技術辨識海廢種類,能夠以無人機拍攝高解析度影像,分析三種海廢的組成、分布及數量;海保署亦與相關團隊合作。不過研究團隊於9月24日「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上坦言,礙於經費少、人力有限,資料庫數據仍不足,AI辨識準確度尚有待提高。海保署亦承認,無人機目前主要針對海污,並非海廢,希望增加無人機偵測海廢的預算編列。
澳洲原生鱷魚正面臨生存考驗,敵人是小小的入侵種——有毒的海蟾蜍(Rhinella marina)。為了拯救鱷魚,科學家希望牠們的初次相遇就有「噁心」感,讓鱷魚日後對海蟾蜍避而遠之。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