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4年陸續出現孟加拉熱浪、亞馬遜雨林大火等氣候災害,全世界所面對的氣候危機已經迫在眉睫,造成的氣候災害屢屢直接衝擊民生,極端氣候不再只是遙遠的國際議題,同樣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該如何盡一己之力? 根據歐洲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發布的報告,2024年前10個月全球均溫與過去相比,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幾乎能肯定2024將會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地球已進入「沸騰時代」(Global Boiling),全球氣候已經進入危急狀態,對生物物種帶來了嚴重影響,例如北極熊因冰層融化失去狩獵場,珊瑚礁因海水變暖大規模白化,蜜蜂數量驟減影響授粉與農業生產,許多物種的棲息地消失,甚至面臨...
在有「陽光之州」別稱的佛羅里達州,海牛的身分有點像移居者:受到溫暖氣候和人類發展的吸引,近來有愈來愈多海牛遷居佛羅里達州。然而,這些吸引牠們前來的改變,卻同樣可能導致牠們的滅亡。 研究期刊《PLOS ONE》刊出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佛羅里達海牛如今的數量,可能超越北美洲人類史上的任何時期。有一些人類造成的變化如今對牠們構成威脅,實際上卻可能是過去兩世紀以來讓牠們數量增加的原因。 佛羅里達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latirostis)是西印度海牛的亞種,主要出現在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州目前的海牛數量,估計在8350頭至1萬730頭之間。 根據這項最新研究,在...
塑膠汙染無處不在,影響生態與人類健康,是全球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11月25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各國目標是討論出對抗塑膠汙染的新公約。一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認為,「全球塑膠公約」討論中的四項措施,有機會讓塑膠垃圾減少91%,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3。研究作者表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確實有可能透過該條約終結塑膠汙染」。 此四項措施為:全球塑膠生產總量上限、徵收塑膠包裝稅、投資廢棄物處理設施、規範再生塑膠使用比例。
死後被沖上海岸的深潛型齒鯨,胃裡塞滿了塑膠袋和獵物。牠們內建的聲納似乎無法分辨兩者的差異。 為了在黑暗中尋找食物,深潛型的鯨魚會仰賴牠們天生的聲納系統,當聲音碰到可能的獵物時就會反彈、揭露所在位置。但對這些鯨魚來說,漂浮在海裡的塑膠垃圾「聽起來」可能就像美味的烏賊。 有一項新研究顯示,像購物袋之類的塑膠碎片,反彈出去的回聲和烏賊的非常像──可能是因為形狀、大小、風化的程度和化學成分等因素的綜合結果,作者寫道。 雖然估計數據不一,但每年很可能都有數百萬公噸塑膠進入全球海洋,累積了高達數十兆的塑膠碎片。 隨著塑膠入侵海洋環境,塑膠也在數以百計的報告案例中出現在海洋哺乳動物的...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