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在英國滅絕的河狸回來了,而且還出現嬰兒潮! 今年夏天,野外跟官方核准設立的河狸示範區出現了許多新生寶寶。示範區外的河狸目擊事件也暴增,小河狸在肯特郡(Kent)河流游泳的可愛景象融化大家的心。但可愛的背後,卻是非法野放與河狸暴增的問題。
人工智慧、手機、電腦、電動車,現代科技幾乎離不開半導體,而半導體也很難離開有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 PFAS因不易分解,有「永遠的化學物質」之稱。由於PFAS與癌症、肝腎、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疑慮上升,近年掀起禁用或限用管制潮。但半導體的微影製程、電漿處理等1000多個奈米製程都會用到PFAS。業者研發替代品的同時,也組成聯盟遊說政府降低監管,並稱嚴厲的監管將讓產業「倒退數十年」。
你或許曾在登山健行時聽過「無痕山林」的呼籲,希望大家能保留野生環境的原有樣貌。這個觀念為什麼這麼重要?本文帶大家來揭曉背後的科學根據。
澳洲原生鱷魚正面臨生存考驗,敵人是小小的入侵種——有毒的海蟾蜍(Rhinella marina)。為了拯救鱷魚,科學家希望牠們的初次相遇就有「噁心」感,讓鱷魚日後對海蟾蜍避而遠之。
一趟阿拉斯加自然探索行程,6小時約新臺幣7000元,還不保證能看到野生動物或釣到魚。一趟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態旅遊行程,只要新臺幣350至500元,你會如何選擇,你願意為生態旅遊花多少錢呢?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7月30日舉辦講座「自然的價值知多少?生態旅遊效益評估」,邀請專長為環境成本效益分析的清華大學教授闕雅文,分享生態效益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小琉球保育費60元太少嗎? 生態人文價值估算可能更高 2013年闕雅文的團隊透過問卷調查,計算出涵蓋了自然景觀、漁產業、休閒運動、產業世代傳承等價值的新竹「17公里海岸線」,民眾願意支付的價格約為新臺幣2000元。 2020年...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的平均氣溫正持續上升。自1850年以來,氣溫每十年上升約攝氏0.06度,並且預測到21世紀中葉,氣溫可能上升攝氏1.5至2度,這對地球的適居性產生了潛在的危機。 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科學家研究了溫度升高如何對先進文明構成威脅。他們認為,行星溫度上升可能是能源消耗指數增長的「必然結果」,與燃燒化石燃料增加的碳排放無關。他們的發現可能對天文生物學和尋找外星智慧生命(SETI)有重大影響。 文明最終會使行星過熱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蘇聯科學家米哈伊爾的研究,他認為:「人類使用的所有能源都會轉化為熱量。按照當前的能源使用增長速度,少於兩百年內,人類產生的熱量將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