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新發現 澳科學家在2009年南極冰核中發現微塑膠 附近磷蝦恐吃下肚
Apr. 24 2020

新發現 澳科學家在2009年南極冰核中發現微塑膠 附近磷蝦恐吃下肚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澳洲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冰冰核中發現塑膠碎片。 過去學界曾在南極的地表水、沉積物和雪中發現了微塑膠,但海冰冰核中存在微塑膠表示,該地區以海冰中藻類為食的磷蝦所接觸的塑膠,可能比想像得要多。

海保署公布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 累計通報鯨豚44隻、海龜101隻
Apr. 21 2020

海保署公布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 累計通報鯨豚44隻、海龜101隻

海保署17日公布第一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1月到3月全臺共有44隻鯨豚通報案件,海龜通報案件101隻,與過去五年第一季資料相比,今年並沒有明顯增加。 海保署表示,從2019年度擱淺報告及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可發現,人為活動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與衝擊仍持續著。本季通報案件中,可發現44件鯨豚通報中,有九件可能為漁業混獲導致死亡。

日本大鯢數量急減 雜交問題嚴重 水族館推大鯢布偶提升國民關注
Apr. 17 2020

日本大鯢數量急減 雜交問題嚴重 水族館推大鯢布偶提升國民關注

據3月初《朝日新聞》報導,在日本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的日本大鯢(Andrias japonicus),和中國大鯢(Andrias davidianus,俗稱娃娃魚)雜交問題嚴重,讓原生種的日本大鯢數量急減,保育遭遇難題。另一方面,京都水族館藉由大鯢的相關研究知識和周邊商品,近期接連引起民眾的興趣,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牠的存在。 把日本大鯢當做賣點而熱門起來的京都水族館,在官網上寫著,「本館展示的大鯢包括日本大鯢、中國大鯢,與雜交種。」近年流經京都市內的鴨川、上桂川流域多是雜交種,原生種的日本大鯢數量正在減少,京都水族館為避免日本大鯢絕種,將牠們養在館中研究,並和來客分享相關資訊,以提升國民對...

塑膠瓶一天內分解有望 科學家開發出細菌酶 拚五年內商業化 百事可樂、歐萊雅確定合作
Apr. 16 2020

塑膠瓶一天內分解有望 科學家開發出細菌酶 拚五年內商業化 百事可樂、歐萊雅確定合作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突變細菌酶,可以在數小時內分解塑膠瓶,登上《自然》(Nature)期刊。 這種酶最初是在堆肥的葉子中發現的,能將塑膠瓶還原成可製造高品質新塑膠瓶的化學單元。現有的回收技術生產出的塑膠通常只能用於製造衣服和地毯。 資助該研究的公司Carbios表示,他們的目標是五年內實現商業規模的回收。Carbios已與百事可樂(Pepsi)和歐萊雅(L'Oréal)等大公司合作,以加速開發。

趁疫情偷抓瀕危鱘魚 野生動物犯罪急升 WWF警告:中東歐保育類猛禽陷危機
Apr. 14 2020

趁疫情偷抓瀕危鱘魚 野生動物犯罪急升 WWF警告:中東歐保育類猛禽陷危機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報導,WWF奧地利分會物種保護專家沃爾夫.佩特里(Christina Wolf-Petre)警告,犯罪份子正利用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當掩護,中歐和東歐野生動物犯罪大幅度增加。 光是在3月,奧地利就至少有27隻保育類猛禽遭到非法殺害。在鄰國匈牙利、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也有三隻被非法殺害。保加利亞和烏克蘭則有人捕撈瀕臨絕種的多瑙河鱘魚。其他幾個可疑案件仍在調查和釐清中,而未發布的數量可能要高得多。 「民眾生活受到嚴格限制,當局正忙著對抗傳染病,但數十種保育類動物卻成為犯罪受害者。這是真正的醜聞,影響重要的自然保育工作。」沃爾夫.佩...

研究:加倍保育工作 全球海洋有機會在30年內重現往日榮景
Apr. 10 2020

研究:加倍保育工作 全球海洋有機會在30年內重現往日榮景

根據一份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回顧報告,若全球保育工作再加倍,海洋有機會在一個世代內重現往日榮景。報告指出,澳洲的座頭鯨、美國的海豹和日本的綠蠵龜等,多種海洋生物族群出現恢復跡象。 過度捕撈、汙染和沿海侵蝕,數百年來,人類活動嚴重破壞海洋和其中生態。儘管保育成果仍屬地區性,從中卻能看出海洋復原的生命力。

研究:人類接觸野生動物恐招致病毒入侵 三種類別動物風險尤高
Apr. 10 2020

研究:人類接觸野生動物恐招致病毒入侵 三種類別動物風險尤高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墨爾本大學獸醫院在《皇家學會報告B》(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狩獵、耕種和全球人口往城市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增加了COVID-19等危險病毒從動物傳播至人類的風險。 該研究認為,COVID-19爆發的潛在原因很可能是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增加。 為了調查哪些動物最可能帶有與人類共通的病原體,科學家們將142種多年來已知會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受脅物種紅皮書比對。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