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巴拉豆(Vigna subterranea)和野草可能不是大多數菜單上的首選,但搜尋著現代作物的野生近緣種的科學家,可能已經為我們未來的食物需求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學者分析了在芝加哥窗殺(撞擊建築物玻璃窗而死亡)、製成標本收藏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候鳥發現,這些鳥類的體形似乎正在變小。 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鳥類學家大衛.威拉德(David Willard)自1978年測量芝加哥死亡鳥類的體形,40年來共測量7萬716隻。從他的卡尺和刻度尺得到的數據顯示,幾十年來鳥類身體變化的趨勢是雙腳愈來愈短、愈來愈細,翅膀愈來愈長。他將研究發表於《生態學通訊》(Ecology Letters)期刊。
占地僅三公頃,位於新竹市中心的新竹動物園,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原址現存動物園。經歷了日治時代、二次世界大戰,走過83 個年頭,多變的世事全都刻寫在這處城市綠島的建築與大樹之中。仿德國漢堡哈根貝克動物園大門所建的大象與獅子門柱,如今已經是珍貴的文物資產。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於1936 年正式開放,園內設有展示小動物的園區,這就是新竹動物園的濫觴。在民生經濟穩定發展的1960-70 年代,民間興起了捐贈動物的風潮,此處也成為新竹最熱門的遊憩景點。1971 年,「新竹縣新竹市立動物園」正式成立為獨立機關,往後20 年是新竹動物園最熱鬧的時候,甚至創過單日兩萬人入園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