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618 筆相關資料
月形天蠶蛾是粉綠色的,有長長的翅膀,體型相當於一張撲克牌大小,外型很搶眼。不僅如此,生物學家傑西.巴柏和川原亞紀多表示,這種蛾也很聰明。他們發現,月形天蠶蛾翅膀末端的「尾巴」不只是好看,必要時還是可犧牲的誘餌,能騙過飢腸轆轆的蝙蝠。 巴柏說,當利用回音定位獵食的蝙蝠逼近月形天蠶蛾時,後者就會擺動尾巴來干擾並騙過蝙蝠,讓蝙蝠無法正中獵物,頂多咬到一點肢端,但很少能吃掉整隻蛾。 「飛蛾和蝙蝠投入聲學作戰已有6000萬年了。」巴柏和川原說道。他們還說,這項研究讓科學家更加認識「反捕食偏移策略」以及飛蛾如何演化、適應,以在這場「演化軍備競賽」中脫穎而出。 ART: JESSICA W...
十年來,「屋頂農場」在美國都會區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連美國農業部也不清楚確切數量。紐約市內有好幾座屋頂農場,供應當地社區新鮮蔬果。有些農場,如圖中位於布魯克林區的「鷹街」屋頂農場,也開放給想體驗園藝之樂的人,提供在此學習和擔任義工的機會。 隨著都會人口增加,如何在都會區有效率地生產更多糧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公元2025年前,全球將有35億人生活在都市中。然而為了提高都市(和其他地區)的農產量,農民得想辦法應付氣候變遷對作物生長條件的影響。 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就是依靠更多有創意的設計。生態學家迪克森.戴波米耶發明了垂直農法,也就是在高樓大廈內經過控制的...
黃謙智擅長把資源回收的垃圾變成環保建材,臺北花博公園的遠東環生方舟就是他用寶特瓶設計的綠建築。他今年獲選為《國家地理》雜誌的新銳探險家。 黃謙智用垃圾來建構夢想。他最新的夢想是什麼?他說:「一團即將起飛的垃圾。」他的夢想往往會成真。這次的目標正停靠在他位於臺灣的辦公室頂樓,名為環保戰機,這是一架由寶特瓶製成的雙人座飛機。 當黃謙智還是一名年輕的建築系學生時,就已經對所有「環保行動」言論的幻想破滅,認為似乎沒有人要生產可100%永續的材料。他決定自行發明,但這並不容易。由於現有的設備無法處理回收的材料,因此他必須自己打造生產機械。他在2005年創辦的公司「小智研發」(Miniwiz)...
年輕的母親俯視著懷中六個月大的嬰兒,眼中似乎仍露出些許哀傷。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雙雙遇難?答案恐怕和這對母子一同埋葬了4800年。 同一批出土的遺骸還有47具,其中5具是幼童,全發掘自臺中市西屯區的安和路遺址。這群先民生活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從出土的器物風格可以判定為大坌坑文化,包括大量繩紋陶片、三連杯、雙連杯、石斧、板岩箭簇、閃玉錛等。遺骸的樣本已經送往國內外進行遺傳分析,近期可望了解這群先民與臺灣其他大坌坑遺址的譜系關係。 這群臺中先民不僅能農耕,也懂得狩獵,他們丟棄的生態遺留中,有古代的稻米和小米,還有石虎、狗、山羌的骨骸、貝殼,以及鯖鯊的牙齒,這種鯊魚生活在海裡500公尺深的地方...
點擊觀看大圖:https://i.imgur.com/O1CaT5D.jpg 在黃石國家公園還沒擁有十幾間餐廳以前,愛好冒險的遊客想吃晚餐得靠自己打獵、捕魚。但可以捕的魚其實有限:園區中將近一半的湖泊與河川缺乏魚。為了保護稀少的魚群,公園管理員會殺掉以魚類為食的野生動物,如熊和鵜鶘。他們也要求美國魚類委員在園內的河湖中放養魚類,這樣一來,「遊客就能在離旅館或營地只有幾支魚竿距離的地方享受垂釣之樂。」 1881至1955年間,放養至黃石公園的魚共有3億1000萬條,破壞了生態系的平衡。在非原生魚類的影響下,原生魚類,例如有數十種動物以之為食的黃石克氏鉤吻鮭,或被迫離開棲地,或遭到攻擊...
是什麼吸引你造訪國家公園?野生動物?醒目地標?天然泳池?壯觀景色?總面積達8990平方公里的黃石公園,是美國最多樣化的野生保育區之一。國家地理出版的 《十大最佳體驗:國家公園》(暫譯)根據80個項目評比國家公園,並列出各項目中的前十名,而黃石公園在許多項目中都名列前茅。 每年數百萬名遊客到訪,只為享受這座公園的天然美景,並透過騎馬、自行車或步行來探索它。美國本土48州少有地方擁有如此多樣的野生動物,光是以黃石公園為家的哺乳動物就有67種。 《紐約時報》1871年的報導中,將黃石公園尚未被探索的區域與尼羅河的源頭及澳大利亞內陸相比:「這些地方籠罩著一種神祕感,而他們對冒險者的吸引力...
不論是龐大迷人的動物,或是體積微小的生物,都可以在黃石公園找到棲身之處。園區內的1萬個地熱景觀,如蒸汽騰騰的噴氣孔、富含硫的泥泉、溫泉,孕育著極為多樣的微生物。其中一種被微生物學家稱為嗜極端生物的奇特生物,在重大科學發現中扮演了要角。 PHOTOS: JILL SCARSON 1965年,托馬斯.布羅克在八爪魚溫泉注意到一種「顯然是生物的粉色凝膠狀物質,生活在極高溫的環境。」當時,科學家認為細菌生物無法在超過攝氏60度的環境下存活,而這些黏稠的生物卻在攝氏82度的環境下生長,實在驚人。一年後,布洛克帶著一位名叫哈森.費茲的學生回到八爪魚溫泉,他們一起採集到一個不同的生物,是一種淡黃...
點擊觀看大圖:https://i.imgur.com/LtHY9lT.jpg 1988年的野火造成大黃石生態系超過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慘遭火吻。生態學者莫妮卡‧唐納和威廉‧羅姆當年目擊了火災,至今仍在研究其效應。他們看到焦黑的土地上已有多樣化的物種回歸;他們的研究也顯示,像大黃石生態系中的北方針葉林,若每隔100至300年才發生大火,森林是可以再生的。「頻率不高的嚴重大火是例行公事。」唐納說。 但如果嚴重大火發生的頻率變高了呢? 唐納說,自1988年之後曾有幾年夏天在黃石公園發生多次火災。而1988年破紀錄的乾熱情形,到了本世紀中可能已經是常態了。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可能對野...
點擊觀看大圖:https://i.imgur.com/iGCLNck.jpg 「黃石國家公園是個野花花園。」美國博物學家伊諾斯‧米爾斯在他1917年以國家公園為題的著作中寫道,而一個世紀後仍是如此:自春至秋,黃石公園的草原及山坡上總開滿七彩繽紛的原生種野花。上圖顯示園區中最常見、最鮮豔的100種花朵的光譜與開花季節。 黃石公園植物學家海蒂‧安德森表示,這些美麗的花朵景觀可能會讓觀光客非常心動,不過採花是違法的。保護原生花朵至關重要,因為這些植物是野生動物重要的營養來源,而有些花的品種極為罕見,全世界只在黃石公園看得到。 想要保護它們嗎?安德森建議,避免踐踏或開車駛上園區內的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