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為什麼動物教師如此罕見,又如此傑出?
Sep. 19 2022

為什麼動物教師如此罕見,又如此傑出?

只有非常少數的動物能真正符合生物學家對於教導的定義,其中包括虎鯨和狐獴。本文介紹其他一些在這方面表現優異的動物。 動物會做各式各樣神奇的事,而長久以來,牠們學習做這些事的方式一直讓科學家感到好奇。 有些知識是遺傳而來:例如帝王斑蝶會使用基因中的路線圖,從墨西哥遷徙到加拿大。其他物種則會模仿技能和行為,例如灰狼幼崽會觀察狼群獵捕馬鹿。還有物種會學習如何透過嘗試錯誤法來生存,例如新喀里多尼亞烏鴉就學會把礫石丟進罐裡來升高水位。 但在非人動物中,真正的導師是很罕見的,只有少數物種符合資格,例如某些鳥類、靈長類、昆蟲。 克萊門森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麗莎.拉帕波特(Lisa Rap...

天文學家首次建立了一顆繞雙星運行的行星3D立體模型
Sep. 16 2022

天文學家首次建立了一顆繞雙星運行的行星3D立體模型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在3811個恆星系統中確認了5084顆系外行星,此外尚有8912顆候選行星正在等待確認,這些發現提供了我們宇宙現存行星類型的詳細樣本,從數倍於木星大小的氣體巨行星到像地球這樣較小的岩質行星。 絕大多數的系外行星都是透過間接的方式發現的,譬如:凌日法和徑向速度法。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特長基線干涉陣列(VLBA),探測到一顆繞行雙星系統的類木行星,稱為GJ 896A b,它距離地球約為20光年。研究團隊使用「天體測量法」發現此行星,該行星在圍繞系統中的恆星運行時,其引力也同時牽引著恆星,由此雙星的「擺動」來推測它的存在,這種方法甚至能讓團隊建...

日光對大腦有影響,新研究可能能解釋其成因
Sep. 16 2022

日光對大腦有影響,新研究可能能解釋其成因

日照時間的季節性變化會對我們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季節性憂鬱症。現在一組科學家在針對老鼠的新研究中,觀察到這些影響大腦神經細胞的變化。 研究人員觀察到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縮寫為SCN)中的神經細胞互相協調,以適應不同長度的日光,個體細胞和整個大腦的神經網路都發生了變化,視交叉上核或稱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是哺乳動物晝夜節律調節系統的中樞結構,產生和調節睡眠—覺醒、激素、代謝和生殖等眾多生物節律機制。 人或其它動物的生理時鐘也都有著固定的晝夜節律,而控制這種節律的正是SCN,一般而言SCN會利用光來校準生理時鐘,不過即使沒有光,SCN中...

極端高溫如何傷害孕婦?
Sep. 12 2022

極端高溫如何傷害孕婦?

隨著世界愈來愈熱,科學家也看到早產與死產出現高峰,同時還有體重不足的嬰兒。 基利非(Kilifi)是肯亞一個靠海邊的鄉村縣,在夏天炎熱的日子裡,當地氣溫會飆升到攝氏37.8度,鮮少降到攝氏21.1度以下。「這個地方本來就熱,」奈洛比阿迦汗大學的醫療人類學家阿德蕾.盧桑比里(Adelaide Lusambili)說:「但現在是非常熱。」 就像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一樣,肯亞正見證著全年溫度的上升,還伴隨有更頻繁、更強烈、且持續更久的熱浪,比較涼爽的季節也縮短了。像這樣劇烈且持久的高溫,對孕婦來說構成了特殊的問題,因為孕婦特別容易受到高溫影響。當世界愈來愈熱,科學家也看到死產出現高峰,另外...

韋伯首次拍攝到系外超級木星
Sep. 07 2022

韋伯首次拍攝到系外超級木星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布了第一張行星繞著遙遠恆星運行的影像。HIP 65426b位於半人馬座,距離我們約363光年,是一顆比木星大1.5倍,質量約為木星6~12倍的系外氣態巨行星。天文學家在2017年使用甚大望遠鏡(VLT)上的 SPHERE儀器首次發現了這顆行星。HIP 65426b以92AU(天文單位)的距離圍繞著A2型恆星HIP 65426(也稱 HD 116434)運行,因其與母恆星的距離足夠遠,韋伯可以容易地在影像中解析出行星與恆星。 研究團隊表示這對天文學來說是一個變革性的時刻,且才剛開始,未來更多系外行星的影像,將有助於我們對其物理、化學和形成有整體的理解,甚至還可能發現從未所知...

科學家發現在室溫下從水中產生氫的簡單方法
Sep. 05 2022

科學家發現在室溫下從水中產生氫的簡單方法

氫燃料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清潔而豐富的能源來源,只要能找到切實可行的、廉價的、不需要化石燃料的方法來生產它。一項新的研究提供一個有希望的程序,因為只需利用廢棄的鋁罐和鋁箔作為材料來源。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實現了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使用鋁奈米顆粒可以從水分子中分解出氧氣,並留下氫氣。這個過程可在室溫下進行並會產生大量的氫氣,這排除了氫燃料生產的一大障礙,因為使用現有方法生產,需要大量電力。這種技術也適用於任何類型的水,包括廢水和海水。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SC)的材料科學家史考特.奧立佛(Scott Oliver)說:「我們不需要輸入任何能量,它便會發瘋似的冒出氫氣。我從來沒有...

狗狗每增加一歲,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上升五成
Sep. 05 2022

狗狗每增加一歲,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上升五成

活動量與認知能力下降似乎存在相關性,但科學家強調仍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你心愛的老狗狗是否突然在家中發生意外,或是在某個角落迷路了?牠會不會有的時候,好像認不出牠認識了一輩子的人呢? 就像人類一般,記憶力衰退與認知能力下降在老年狗身上也相當常見。但科學家表示,在極端案例中狗會罹患「犬隻認知障礙」(canine cognitive dysfunction,簡稱CCD),出現包含睡眠中斷、失去空間知覺,以及從前未見而不尋常的社會行為等症狀。 華盛頓大學家庭醫學系的流行病學家莎拉.亞伯勒(Sarah Yarborough)在電子郵件中寫道:「狗跟我們人一樣也會遇上許多與年齡有關的...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