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Webb Space Telescope)發布了矮不規則星系Wolf-Lundmark-Melotte(WLM)的影像,影像中展現了韋伯分辨銀河系外微弱恆星的非凡能力。WLM也稱為DDO 221或LEDA 143,位於鯨魚座,距離我們約310萬光年。在1909年由德國天文學家馬克斯.沃夫(Max Wolf)發現,但其星系的性質直到1926年才被天文學家努特.倫德馬克(Knut Lundmark)和菲利伯特.雅克.梅洛特(Philibert Jacques Melotte)所確定。若包含1996年發現的一個極其古老的恆星暈,WLM的最大範圍跨越了約8000光年。 雖然它被認...
月球撞擊說與地球歷史之間的關聯,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地球的磁場可能是與生俱來,不是後來演變的。 地球具備全球性強大的磁場,以保護地球不受太陽風與宇宙射線的威脅,地磁一定是在地球形成初期就有的。但出現的時機和原因,很可能是發生在45億前,地球受到火星大小般的原行星撞擊時,那一撞可能與地球磁場的形成有關。 這篇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英國里茲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大衛.休斯(David Hughes)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的聲明說:「之前的理論沒有留意這兩者之間可能的相關性。」 ...
來自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的新發表,研究結果支持彗星所噴發的分子,就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物質。本篇期刊論文發表於《行星科學期刊》(The 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 彗星是個由塵埃、岩石和冰所組成的小天體,當繞行靠近太陽時,被陽光加熱會釋出氣體。分析這些氣體的化學分子組成和比例,提供科學家重要的線索,研究彗星形成、太陽系誕生與演化的相關主題,除了理論要符合物理模型之外,還要加上觀測資料的佐證,讓太陽系的模型更加完備。 作者收集了25顆彗星的噴發氣體觀測資料: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氣體的含量。由於這些觀測資料,來自其他科學研究團隊與不同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作...
醫師並未向婦女警告,接種疫苗後預期會出現暫時性月經紊亂,且罹患嚴重的COVID-19後會發生更明顯的問題。 瑞雯.拉.菲依(Raven La Fae)是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一名31歲的藝術家,她幾乎總是能準確預測自己的經期──每28天來一次月經,持續5天。但在感染COVID-19之後,她不再能預測經期了。 拉.菲依因為染疫,度過了痛苦的兩週。她的月經週期在那段期間來潮,所以她並不意外。令她震驚的是月經持續的時間,居然長達10天。 拉.菲依哀嘆說:「從那時起,我的月經就變得很怪。」而當她再度感染COVID時,月經週期就變得更難以預測。雖然月經週期之間的日子大多恢復正常...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918地震造成花蓮玉里地區嚴重災害,愈來愈多民眾意識到事先防範的重要性,開始在家中準備防災包,或是留意社區裡的危險角落,但較少為人知的是,日本已有所謂的「防災士」制度,強調社區的自主因應能力,在外援抵達前就具備基礎自救知識,把握救災黃金時機。 1995年阪神地震後,日本一份調查指出,成功脫離災難的民眾,高達九成是憑藉自助和社區互助的力量,顯示出社區防災扮演的重要角色,日本也為此開始培育社區裡的防災士。臺灣在2019年引進相關制度,上路三年以來,國內已有1萬3666位獲得認證的防災士。
科學家分析了世界各地樹木年輪中的放射性特徵,研究過去1萬年, 席捲地球六次的輻射風暴。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的會議論文指出:太陽的超級閃焰不是主因,其原由還有待商榷。 當太陽輻射的高能粒子撞擊到地球高處大氣層時,會將氮原子轉為放射性的碳14或稱放射性碳,經由空氣和海洋,進入到沈積物和沼澤、生態圈,到動物和植物,其中也包含了樹木的年輪。 對考古學家而言,放射性碳14的發現與運用真是一大福音,碳14的衰變時間緩慢且穩定,讓科學家能測得樣品的年代,即所謂的放射性碳14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
探測到火星深處的隆隆聲使得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上火山活動的猜測可能為真。在研究了美國航太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 Mars Lander)探測到的一系列地震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熔融岩漿可能仍然存在於火星地殼下,意味著火星表面至今仍持續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 迄今為止,洞察號已探測到1300多次地震,這些地震可以揭示火星內部結構和活動的相關訊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西蒙.史塔勒(Simon Stähler)領導的地球物理團隊對最近的20次地震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分布在整個火星表面的大部分斷層並不活躍。有趣的是,這個斷層群似乎來自一個叫做科柏洛斯槽溝(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