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羚羊與獅子,命運的邂逅
Aug. 26 2014

羚羊與獅子,命運的邂逅

撰文:Jennifer S. Holland 編譯:向淑容 在納米比亞,一隻母獅追逐著一頭大扭角條紋羚。本文所描述的情境與這個畫面很類似。Photograph by Martin Harvey, Gallo Images/Corbis 哎呀! 兩隻分別屬於兩項研究計畫的野生動物在8月中旬偶然相遇了,而這兩項在非洲進行的研究都是由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最後只有一隻動物全身而退。 這次致命的邂逅發生在莫三比克哥隆戈薩國家公園的熱帶草原上。凶手是一隻屬於「滿月」(葡萄牙文Lua Cheia)獅群的母獅,這個獅群有兩隻母獅和四隻九個月大的小獅子,由Paola Bouley和她的同事...

科學家解祕 : 蜂鳥如何嚐到甜味
Aug. 25 2014

科學家解祕 : 蜂鳥如何嚐到甜味

蜂鳥會受甜甜的花蜜吸引,但牠們品嚐花蜜的方式卻令人意外。 這群有羽毛的朋友並不具備甜味的味覺受器,意思是蜂鳥應該根本嚐不到甜味才對。但一份最近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新研究發現,蜂鳥已經改造了牠們的「鮮味」味覺受器,因此可以嚐到花蜜的甜味。 一隻紅喉北蜂鳥採食含羞草花蜜。攝影: 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蜂鳥的味覺之謎 蜂鳥的味覺之謎始於十年前,當時研究員首度發表了雞的完整基因序列。雞是第一種基因序列被完整排出來的禽類,而這份資料揭露了牠們的許多祕密。研究員驚訝地發現,雞並不具備甜味味覺受器。雞雖然不會覺得糖難吃,但牠...

冬日風情畫:覆雪的顫楊
Aug. 22 2014

冬日風情畫:覆雪的顫楊

--> 攝影:麥可・梅爾福德(Michael Melford), National Geographic 在新墨西哥州的陶斯(Taos)郊外,桑格雷克里斯托山脈(Sangre de Cristo Mountains)的顫楊樹林裹上了一層白雪。保護喀孫國家森林(Carson National Forest)內 1.8 萬公頃區域的荒野區提案,正和其他約 30 個荒野區提案一起等待國會通過。 自從詹森總統於 1964 年簽署了《荒野保護法案》以來,荒野保護區已經增加到超過 750 個。  

影像藝廊:大魚小傳
Aug. 22 2014

影像藝廊:大魚小傳

佛羅里達外海的一艘二次大戰沉船上,伊氏石斑魚從多如雪花的餌料魚之間現身。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and Jennifer Hayes   1958年,湯尼.泰拉奇諾船長一家人與他們在佛羅里達群島一天的漁獲合影。休閒漁釣也是將伊氏石斑魚推向滅絕邊緣的因素之一。Photograph by Monroe County Public Library, Florida   佛羅里達群島這條身長25公分的伊氏石斑魚幼魚可能會在捕食者相對稀少的紅樹林間住上五年,之後才游向珊瑚礁闖天下。伊氏石斑魚的存續仰賴紅樹林,但紅樹林也面臨海...

他山之石:從〈大魚小傳〉看台灣大型魚保育
Aug. 22 2014

他山之石:從〈大魚小傳〉看台灣大型魚保育

漁市場的黑鮪這幾年有越來越小的趨勢。(攝影:洪志仁) 撰文: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大魚的哀歌 2014年8月號國家地理雜誌中《大魚小傳》一文所介紹的「伊氏石斑魚」,雖然只產在大西洋,而不在太平洋和台灣,牠的體型大小也略遜於台灣原生種的「龍膽石斑(鞍帶石斑)」。但牠們已是所有硬骨魚類家族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魚類了。然而不幸的是只要體型大、壽命長、成熟年齡晚、繁殖率低、族群恢復力慢、肉質味美、經濟價值高的魚種,都最容易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最先成為瀕危的物種。譬如,全球最大的海洋素食動物「史德拉海牛」,在27年內即被捕殺殆盡。此外,被列入CITES(瀕臨...

悠游珊瑚礁:心斑刺尾鯛
Aug. 21 2014

悠游珊瑚礁:心斑刺尾鯛

--> 攝影:Brian Sk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在世界其他地方,珊瑚都因白化與疾病而大量死亡,但南萊恩群島的珊瑚礁依然韌性十足。科學家認為珊瑚健康的關鍵在於完好的生態系,其中所有的原生物種都各司其職——包括花紋鮮豔的心斑刺尾鯛這類以浮游生物為食的動物。   敬請期待9月號篇章〈南萊恩群島:遺世而獨立的海洋生態寶庫〉。   進一步認識「原始海洋計畫」»

強力證據指出侏儒的矮小身材來自遺傳
Aug. 20 2014

強力證據指出侏儒的矮小身材來自遺傳

非洲侏儒和鄰近部族身上關係生長的基因組,並不相同。 像這些生活在烏干達布恩迪森林的巴特瓦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比鄰近部族矮了幾公分。攝影:ANDREW AITCHISON, IN PICTURES/CORBIS 撰文:Carrie Arnold 編譯:洪莉琄 這不是蓋的,演化生物學者已對人類矮小身材的基因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根據8月18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篇報告,這種被稱為「侏儒」的表現型,是在人類進化史中經過了數次發展而呈現的特徵。 在非洲中部的雨林裡,有幾個以...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