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攝氏1.5度
Dec. 14 2023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攝氏1.5度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12月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五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攝氏1.5度,則風險名單可能再增三個。

疫後全球碳排呈雙軌化 歐盟壓制反彈、世界碳排續飆升
Dec. 12 2023

疫後全球碳排呈雙軌化 歐盟壓制反彈、世界碳排續飆升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吳宜靜 編譯;鄒敏惠 審校;李蘇竣 報導 自21世紀初,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成長,地球已經岌岌可危。今年9月,歐盟EDGAR全球大氣研究碳排放資料庫發表最新數據,2022年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高出約62%,平均每年增長近1.5%。報告也囊括各國的排放狀況,根據其推估,臺灣於2022年的減量幅度為4%,主要排放來自電力、能源與製造部門。

尋遍巨木 找樹的人團隊見證臺灣巨木的現身與死亡
Dec. 10 2023

尋遍巨木 找樹的人團隊見證臺灣巨木的現身與死亡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育琴 臺南報導 由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國立成功大學組成的「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團隊,近年利用空載光達資料演算和判讀,加速臺灣巨木的探勘與發現,2016年至今已找到八棵超過70公尺的巨木。今(2023)年1月,更找出高達84.1公尺,全臺最高樹「大安溪倚天劍」。然而成大的研究也發現,臺灣巨木正以極快的速度傾倒消失,恐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絕跡。

防鳥類窗殺 香港民間首份鳥撞調查 韓國修法管建築玻璃設計
Dec. 08 2023

防鳥類窗殺 香港民間首份鳥撞調查 韓國修法管建築玻璃設計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臺灣鳥撞窗殺問題漸漸引起民眾關注。事實上,幾十年前北美地區已有不少研究及倡議。亞洲起步較遲,臺灣、中國、香港政府方面尚未有大型研究調查或立法方向,防鳥撞、窗殺倡議主要仍由民間推動。 據民間團體「香港觀鳥會」今年3月發表的首份鳥撞調查顯示,2022年9月至12月間,91%的個體被發現時已死亡,當中有七種保育鳥類遭窗殺;中國大陸的民間調查則發現,鳥撞主要發生在周圍幾乎沒有植被的建築或水面附近。韓國則在今(2023)年6月實施新規,公共新建建築物玻璃設計須增加「可見圖案」(visible patterns)防止鳥撞。

玻璃一年奪走上億「鳥」命 美國大樓不想再當候鳥殺手
Dec. 04 2023

玻璃一年奪走上億「鳥」命 美國大樓不想再當候鳥殺手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陳文姿 審校 每到遷徙時節,候鳥飛越數千公里,躲過天敵與天災,卻在「玻璃叢林」裡丟了性命。北美都會區嚴重的「窗殺」引起普羅大眾關注,自發投入防止窗殺的工作。 10月4日,芝加哥麥考密克展覽中心(McCormick Place)的大樓一夜之間「殺死」近千隻候鳥。當地博物館退休的鳥類專家大衛.威勒德(David Willard)隔天早上目睹了這一幕,長年追蹤窗殺事件的他大受震撼,「窗前就像鋪上了鳥屍做的地毯。」 「平常每天最多15隻鳥(死掉)吧,我們追蹤了這棟大樓40年,從來沒見過規模這麼大的窗殺。」威勒德告訴《美聯社》。 統計後發現,此...

94%捕撈作業會撈到海洋垃圾 刺網船淨海清出逾313公斤海廢
Nov. 28 2023

94%捕撈作業會撈到海洋垃圾 刺網船淨海清出逾313公斤海廢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11月21日是聯合國世界漁業日,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漁環中心)舉行雲林嘉義近沿岸海洋廢物回收紀錄發表會,由10艘以刺網捕魚的漁船,在2023年首三季共進行了504筆調查,清出海上313.59公斤、共4680件海洋垃圾。垃圾組成以塑膠和漁業垃圾為主,占總體海廢量88%,漁業垃圾中更有86%為蚵條,也是西南海域特殊的海廢。

花蓮卓溪黑熊誤闖工寮猝逝 死因老邁飢餓且誤食除蝸農藥
Nov. 26 2023

花蓮卓溪黑熊誤闖工寮猝逝 死因老邁飢餓且誤食除蝸農藥

整理:吳奇諺(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林業署花蓮分署10月19日獲報,有臺灣黑熊入侵花蓮卓溪鄉工寮,卻發現黑熊全身抽搐,經救援後送醫途中死亡。日前檢驗結果出爐,除黑熊年邁健康狀況欠佳,死亡前處於長時間飢餓狀態,最終因誤食除蝸牛的農藥(聚乙醛)導致中毒死亡。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