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海牛與人魚傳說
Dec. 01 2014

海牛與人魚傳說

在許多文化中,這種水生哺乳動物都曾被水手認為是海中的少女。 美國佛羅里達州藍泉州立公園(Blue Springs State Park)由於海水溫暖,成為愈來愈多海牛冬天的避寒之地。攝影:保羅・尼克蘭(Paul Nicklen) 由於野外的美國海牛(American manatee)數量只剩不到 1 萬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牠們列為近危物種。海牛屬於水生哺乳動物「海牛目」(sirenia),這個目包含了三種海牛以及牠們在太平洋的親戚:儒艮( dugong)。 海牛目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草食動物,長久以來也是各種人魚傳說與神話的主角。以下是最有趣的一些故事。 「...

用跑步到極地探險
Nov. 29 2014

用跑步到極地探險

用跑步到極地探險——極限馬拉松運動員 林義傑 1976年次的林義傑說:「我從小就喜歡跑步,毫無疑問。因此這輩子,我都要認真跑步。」跑步讓林義傑找到天賦使命,到全世界極地冒險,創下新紀錄。22歲的他,拿到台北國際100公里馬拉松國內組冠軍;2002年開始到極地長征,從撒哈拉沙漠七天六夜橫越賽、中國大戈壁、南美亞馬遜叢林、智利阿他加馬寒漠到南極冰原都有他的足跡。2006年,林義傑拿下四大極地冒險總冠軍,成為極限馬拉松專業運動員,揚名海內外。   輝煌紀錄不斷,林義傑也持續前進;接下來的沙漠遠征,給了他更深刻的生命啟發。2007年,林義傑與兩位隊友橫越撒哈拉沙漠,以111天跑完...

新發表物種「彩虹大臍蝸牛」,支持多元成家
Nov. 28 2014

新發表物種「彩虹大臍蝸牛」,支持多元成家

彩虹大臍蝸牛,是師大研究團隊今年10月新發表的物種。此種蝸牛一次可生下20~30顆的卵,卵殼可能因富含碳酸鈣而比較硬。圖片提供:黃致維。 台灣東部有種緩慢爬行的蝸牛,最近被確認為新物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將牠命名為「彩虹大臍蝸牛」Aegista diversifamilia,是台灣特有種。「彩虹大臍蝸牛」分布在蘭陽溪以南的低海拔森林,這次的樣本是在花蓮崇德隧道附近的森林被發現。新種蝸牛的研究已經在2014年10月發表在《ZooKeys》期刊中。 支持多元成家 師大生命科學系博士候選人黃致維說,名稱由來是因為團隊在撰文期間,世界各地正好都在為婚姻平權努力,...

專家:《侏羅紀世界》的恐龍……落伍啦
Nov. 28 2014

專家:《侏羅紀世界》的恐龍……落伍啦

過時的恐龍讓電影預告中提到的科學「漏氣」了。 科學家說,最新一集《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恐龍沒有隨著時代換上新樣貌,和第一集(如圖)沒兩樣。Photograph by Murray Close, Getty Images 許多人都愛看恐龍電影,不過古生物學者對於《侏羅紀世界》倒是有幾點牢騷。本片為一系列恐龍電影的最新作品,而科學可信度曾經是這個系列的一大賣點。 《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是1990年代相當熱門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系列電影的最新續集,電影預告於本週發布(中文版),在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才 一天就衝破了千萬大...

海星「融化」之謎
Nov. 26 2014

海星「融化」之謎

美國和加拿大西岸的海星罹患了一種可怕的消耗性疾病,罪魁禍首是一種病毒。 有很多種海星都死於一種新發現的病毒,圖中這個橘色的蝙蝠海星(bat star)就是其中之一。攝影:Norbert Wu, Minden Pictures/Corbis 過去一年半來,有個殺手逍遙法外,在北美西岸各處殺死了數以百萬計的海星。它每掃過一個區域,曾經散落海底的海星就變成一灘灘白色的黏液。 研究員上週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報告,這無聲的殺手似乎是一種小病毒(parvovirus)—...

古墓背後:媲美《冰與火之歌》的權力遊戲
Nov. 24 2014

古墓背後:媲美《冰與火之歌》的權力遊戲

當考古學家往古墓內愈挖愈深,古老文獻也訴說著爾虞我詐的宮廷故事。 希臘一座神祕王陵裡頭埋葬的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親信。圖為在龐貝城出土的亞歷山大馬賽克肖像。攝影:Araldo de Luca, Corbis 為了查出墓中人的身分,考古學家在希臘北部神祕的安菲波利斯古墓( Amphipolis tomb)尋找線索。研究團隊認為這座陵墓是為某個跟亞歷山大大帝非常親近的人建造的 —— 他的母親奧林皮雅絲(Olympias)、他的妻子之一羅珊(Roxane)、他的愛將之一,也可能是他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與愛人赫菲斯提安(Hephaestion)。 過去三個月來...

寄生傀儡師
Nov. 24 2014

寄生傀儡師

撰文:卡爾‧齊默Carl Zimmer 攝影:亞南德.瓦瑪Anand Varma   目睹瓢蟲變殭屍,是讓人既驚異又悲傷的事。   瓢蟲原本是手段高超又胃口奇佳的捕食者。光是一隻瓢蟲一輩子就能吞掉好幾千隻蚜蟲。尋找獵物時,牠會先揮舞觸角,偵測植物被草食昆蟲攻擊時釋放出的化學物質。一旦找到這些訊號,瓢蟲就會轉換感官掃描的對象,只鎖定蚜蟲釋出的分子。接著牠就悄悄逼近、發動攻擊,用帶刺的下頷將蚜蟲大卸八塊。   瓢蟲的防禦機制也讓大部分天敵拿牠無可奈何。人類喜愛牠那紅黑相間的外型,但那其實是對潛在捕食者的一種警告:你會後悔的。鳥或其他動物試圖攻擊時,瓢蟲會從腿部關節釋出有...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