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有機、無毒,綠生活
Apr. 22 2016
Sponsored

有機、無毒,綠生活

有機生活不僅是口號 近幾年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追求有機似乎變成一種潮流。似乎只要掛上「有機」兩個字,就顯得比較自然、健康。許多商品打著有機的名號,便可以瞬間讓售價翻轉好幾倍,讓有機風潮看來似乎又是另一種商人賺錢的行銷宣傳。 然而有機生活的本質,不僅止是一種追求流行的口號或是行銷手法。 追求有機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人們在消費行為上作的每一個決定,都能造成宛如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所影響的不僅是當下我們買什麼、吃什麼、用什麼而已。 舉例來說,2007年橫掃歐洲與美洲,與造成整個蜂群迅速慘死的「蜂群衰竭失調」就和有毒化學藥劑的使用有關*。新聞報導形容這種蜂群大量死亡...

電影《與森林共舞》動物知多少?
Apr. 22 2016

電影《與森林共舞》動物知多少?

迪士尼新片《與森林共舞》(Jungle Book,舊版稱《森林王子》)裡頭出場的動物,在現實中至少有一種已經絕種。至於其他毛克利的夥伴與敵人們呢?就跟著我們一探究竟吧! 迪士尼1967年版的《森林王子》,懶熊布魯超愛吃水果、蜂蜜與螞蟻。 / PHOTOGRAPH BY AF ARCHVIE, ALAMY 當初作者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寫下的《叢林奇譚》短篇故事集於1894年出版時,書中小男孩毛克利與動物們同住在印度叢林裡的情節深受歡迎,迄今同樣深植人心。毛克利的冒險故事也一再被翻拍,透過動畫片、電視節目、戲劇甚至是真人版電影,代代延續下去。 ...

善待地球讓自己更美麗
Apr. 21 2016
Sponsored

善待地球讓自己更美麗

站在琳琅滿目的保養品層架前,你可曾想過,每個瓶罐從裡到外的生產過程,都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相信在面對食安風暴、氣候變遷、綠色能源等問題時,我們的決定不再渺小,甚至更可以做些什麼,透過行動表達對地球的關心。「NARUKO」不僅用科學實證研發產品,更以友善社會環境為理念,向在地小農收購作物落實公平交易、研發可再利用的環保包裝,並將部分收入回饋給公益團體。讓每一次的消費,都可以是一種友善環境的選擇,讓美麗徹底實現於生活中。 人道關懷 科學之外的重要啟發 美妝保養是一門必須以科學為基礎的學問。「NARUKO」創辦人─牛爾,於1991年進入英...

以禾為本,啟動你的減塑生活。
Apr. 20 2016
Sponsored

以禾為本,啟動你的減塑生活。

吃飯了嗎?簡單的問候語飽含對生活的關懷,也帶出從古至今以禾本科為主食的社會習慣。餐桌上的主食,稻、麥 、草、亞麻、竹子……等常見植物皆屬禾本科,其科目有著大約650屬,10,000種,這些草根植物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另一項與我們密不可分的生活製品則是”塑膠”。看看周遭,有多少塑膠製品非必要卻存在的? 各式各樣繁複外包裝、隨手可取得的塑膠袋,這些已如空氣般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並侵蝕環境,美國《時代雜誌》將塑膠袋的發明評選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之一。”塑膠”的好處不少,輕盈、便...

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偏移
Apr. 20 2016

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偏移

隨著北極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地球質量分布跟地軸都出現了變化。 2002年南極拉森B冰棚的崩解只是全球冰河萎縮的例子之一。冰河萎縮正在改變地球質量分布。PHOTOGRAPHS BY NASA EARTH OBSERVATORY 你以為要找到北極就是一路向北嗎?那可未必:地球北極正向東漂移,極有可能是全球暖化導致。這項發現可能影響冰層流失與乾旱的研究,也有助於將來人類預測類似變化情形。 地球如陀螺般自轉,地軸兩端便是南北極,大約每十年會些許移動(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南北極的變化不同,磁極每百萬年間會出現反轉。) 根據長期平均下來地軸和地表的交會處,科學家確認出地理南北極。 自18...

為什麼不吃魚翅
Apr. 18 2016

為什麼不吃魚翅

人類說:「鯊魚好可怕,會吃人,海裡沒有鯊魚,不是很好嗎?」 鯊魚說:「人類好可怕,會吃鯊魚,我的朋友越來越少了。地球上沒有人類,不是很好嗎?」 人們口中的見人就攻擊的食人鯊,只是小說中的情節,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把電影拍得太好了,大白鯊(JAWS)上映40年了,講到鯊魚,大家還是馬上就聯想到人類被咬掉一半,血染海灣的畫面。那只是電影要製造的效果! 其實人類不是鯊魚的食物,連甜點都算不上,只是鯊魚的眼睛不好,分不清海上那個背光的影子究竟是人類,還是好吃的海龜或是海豹,所以就咬咬看了。 實際上,一個人要被鯊魚攻擊的機率,比被雷劈還小呢! 全世界一年遭受鯊魚攻擊而死亡的人數約...

挖死人骨頭也要看時機(二)
Apr. 18 2016

挖死人骨頭也要看時機(二)

神聖之地 英國教會比起德魯伊教派有更多發言權;當人們遺體被從教會地盤中掘出,宗教跟世俗律法同樣適用。 教會以神學的角度表示「《聖經》很少提到耶穌會非常擔心子民的遺骸」,並解釋古往今來的神學家一致認為「復活之際,死者軀殼並不會還原。」 詹姆斯敦殖民地的領主們於四百年前下葬時的十字架。英國教堂認為「《聖經》很少提到,耶穌會非常擔心子民的遺骸」。Photograph by Joe Fudge, The Daily Press, Associated Press   然而教會也相信「『入土為安』或埋葬,象徵遺體不該受到打擾。因此,即便基督徒最後因現代社會的需求,不一定能在...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