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可能被海洋覆蓋的超級地球
Sep. 02 2022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可能被海洋覆蓋的超級地球

距離地球僅100光年的一顆系外行星可能是迄今最有機會被水覆蓋的海洋星球。它被稱為TOI-1452b,測量其大小和質量的結果顯示,其密度分布與擁有液態海洋的地球一致。 作者將繼續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來研究這顆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並對TOI-1452b的性質做出更有信心的判斷,但初步結果非常耐人尋味。本研究是由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天文學家查爾斯.卡迪厄(Charles Cadieux)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在天文學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利用凌日法,觀察母恆星發出的光以及當這顆系外行星從母恆星前面經...

基改試驗提高光合作用 大豆產量提高1/4
Sep. 01 2022

基改試驗提高光合作用 大豆產量提高1/4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數十年來,科學家嘗試藉由光合作用來增加糧食供給,緩解貧窮國家的飢餓問題。現在,他們從大豆中找到答案。試驗結果顯示,基因改造可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大豆產量達24.5%。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 目前,試驗僅在同一地點完成二期作。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科學家坦言,還需要更多試驗才能確定不同環境和天氣條件下的狀況。未來希望能將研究擴及到稻米、豇豆和木薯等主食,改善糧食問題。此外,基改作物須先通過監管機構審核,才能交給農民種植。

曾經飛越印尼「哈比人之島」的巨型鸛鳥
Aug. 29 2022

曾經飛越印尼「哈比人之島」的巨型鸛鳥

超過6萬年前,印尼弗洛勒斯島上住著一種大鳥,直立時幾乎比當地矮小的人族生物還高出一倍。 遠古時期,「哈比人」大小的人類和一種巨大的鳥類同時生活在印尼東部的弗洛勒斯島(Flores)上。這種冰河時期的巨型禿鸛(Leptoptilos robustus)身高大約180公分,遠高於生存年代距今超過6萬年前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後者的身高只有大約100公分。 古生物學家原本認為這種大鳥已經適應了孤立島嶼的生態系統且不能飛翔。不過今年7月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發表的一篇包括翅骨在內的化石分析新結果改寫了...

平均人類體溫是多少?是否正在下降?
Aug. 29 2022

平均人類體溫是多少?是否正在下降?

一般認為人體在攝氏37度的環境下運作,這種觀念似乎是錯的,而且有些證據顯示,我們的體溫已經隨著時間逐漸下降。 150年來,攝氏37度一直被認為是健康人類的平均體溫。然而,這個數字是錯的。 不過,在過去至少20年內,研究人員已經知道平均體溫其實更低,大約是攝氏36.56度,而人體溫度的正常範圍介於攝氏35.72度至37.39度之間。但擔憂的患者和醫生一直把37視為神奇數字,從藥局賣的溫度計到醫學中心網頁,到處都會出現它。 「醫生跟其他人沒什麼不同。」史丹佛大學的傳染病醫生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說:「我們從小就接受『攝氏37度是體溫正常值』的觀念。」 ...

天文學家獲得已知最重恆星最清晰的影像
Aug. 25 2022

天文學家獲得已知最重恆星最清晰的影像

天文學家使用位在智利的8.1公尺雙子座南望遠鏡,獲得有史以來最清晰的恆星R136a1的影像,這是目前已知的最重恆星。這顆恆星挑戰我們對最大質量恆星的理解,並發現它可能比預期稍小。 天文學家尚未完全瞭解超過太陽100倍質量的恆星如何形成。由於巨大恆星壽命短,幾百萬年就耗盡它們的燃料,因此數量少。此外,觀測它們更是艱鉅的挑戰,因為它們通常居住在塵埃籠罩的星團中心。R136星團位於大麥哲倫星系中的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R136a1是星團的成員,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天文學家利用觀測到的亮度和溫度以理論估計恆星的質量,先前的觀察認為R136a1質量約是太陽的250到320...

淋浴時總能靈光乍現?原來這背後有科學解釋!
Aug. 23 2022

淋浴時總能靈光乍現?原來這背後有科學解釋!

這跟洗香香一點關係也沒有──但跟你的心智狀態關係可大囉!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