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近期宣布,將不會在波多黎各重建著名的阿雷西博無線電波天文臺(Arecibo Observatory)。這座望遠鏡在兩年前倒塌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線電波望遠鏡之一。取而代之的是,該機構發布了一份招標書,希望在該地建立一個500萬美元的教育中心,該中心將促進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項目和合作夥伴關係。它還尋求實施一項研究和勞動力發展計畫,該中心計畫於明年在天文臺曾經所在的北部山區城鎮阿雷西博開放。 該機構數學和物理科學理事會助理主任西恩.瓊斯(Sean Jones)說:「不重建望遠鏡的決定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擁...
國際乳癌關注月(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所讚揚的,有部分是我們對癌症的表現又有了多少的深入了解。但對研究學者來說,依然存在的大挑戰就是:癌症有許多面貌。
改寫教科書的「無合成分裂」 細胞分裂,想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一顆細胞先將遺傳物質複製為兩份,再一分為二,分配給兩顆細胞。然而,由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振輝副研究員領軍,2022 年 4 月發表在《自然》(Nature)的論文,卻報告了過往未知的一種分裂方式:斑馬魚的皮膚細胞,可以直接一變二,再二變四,過程中不用合成新的 DNA!這項未來將改寫教科書的新知識,當初是如何發現、驗證,未來又有什麼衍生方向呢?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陳振輝副研究員,請他和我們仔細分享斑馬魚的「表面功夫」。
當天文學家在2017年觀看兩顆中子星之間的史詩般的碰撞時,他們發現了一個驚奇事件:當兩者相撞時,它們噴射出一股物質,在我們看來,它似乎以七倍光速衝進了太空。 當然,根據我們目前對物理學的理解,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被稱為超光速的現象,儘管它的名字叫超光速,但它實際上是一種基於我們觀察角度的錯覺,然而,即使經過科學方法修正了誤差,它的速度仍然快得驚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天文學家盧文斌說:「當物質被噴出時的初速至少是光速的99.97%。」關於噴流的資料,基於各個不同望遠鏡計畫的觀察和幾個月的分析,由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庫納爾.慕利(Kunal Mooley)領導的一個團隊首次辨別並跟蹤...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曾拍攝「棲蘭臺灣杉三姊妹」等身照的澳洲樹冠層攝影家皮爾斯(Steven Pearce)近期再度來臺,接下「不可能的任務」,為雪霸國家公園內、79.1公尺的臺灣杉「桃山神木」掌鏡拍攝等身照。桃山神木在2020年8月由「找樹的人」團隊發現,是目前能實際爬至樹頂測量、拍攝,擁有等身照的臺灣最高樹木。 由於神木所在地點路途遙遠,拍攝時遇上天候不佳,皮爾斯形容此次任務為「目前做過野心最大的計畫」。團隊推測,下一棵超過80公尺的巨木位於大安溪上游,預計明年1、2月前往場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