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總署(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最近的一項發現證實,先前在早期宇宙中檢測到明亮的紅色天體,顛覆了星系及超大質量黑洞起源與演化的傳統思維。 先前研究團隊藉由韋伯望遠鏡,在誕生後約6至8億年的早期宇宙,觀測到3個神祕的明亮紅色天體。然而近期團隊分析它們的光譜,顯示出年老恆星的光譜特徵,代表這些天體的存在年齡已有數億年。不只如此,天文學家還在這些天體之中,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的光譜特徵,估計質量約為銀河系核心超大質量黑洞的100至1000倍。如果超大質量黑洞出現在如此早期宇宙的星系中,將挑戰了現行的星系與黑洞演化理論模型。 ...
利用哈伯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天文學家製作出創生之柱3D視覺化影像。創生之柱於1745年由瑞士天文學家尚-菲利浦.德.歇索(Jean-Philippe Loys de Chéseaux)所發現,位於巨蛇座,是M16老鷹星雲中心區域的影像,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柱狀結構,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創生之柱長約4~5光年,而老鷹星雲則寬55~70光年。研究團隊表示透過飛越這些星柱並置身其中,觀眾可以體驗它們的3D結構,並看到它們在哈伯可見光影像與韋伯紅外光影像中的不同之處。 創生之柱是新生恆星在密集的氣體和塵埃雲中形成之區域,主要由冷分子氫和塵埃構成,正被附近年輕熾熱恆星發出強烈的...
蟹狀星雲被認為是一顆恆星在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殘骸。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研究,這個殘骸仍然保留著許多未解之謎,例如究竟是哪種類型的恆星導致了蟹狀星雲的形成,以及這次爆炸的性質如何。透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紅外波段觀測,天文學家詳細研究了距離地球6500光年的蟹狀星雲的組成,收集了有助於闡明其歷史的數據。這些線索正在幫助解開這顆恆星大約1000年前爆炸的方式,並修正了我們對蟹狀星雲起源的假設。 蟹狀星雲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時核心塌縮的超新星爆炸所形成的。這次超新星爆炸於1054年被地球上的人們觀察到,當時的亮度...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