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在野生海豚身上發現了個性──而且這些特性和牠們的生存有關。 在派對中,你很難不去注意那些又吵鬧又外向的類型──那些積極參與各類遊戲、歌唱或跳舞的人。而相對內心較含蓄的人,則比較喜歡退到聚光燈之外。 一直以來,對於動物性格的研究──從昆蟲到鳴禽、從章魚到靈長類動物──都呈現十分相似的分別:每個群體內都存在著害羞與大膽的成員。 這樣的差異能夠影響一隻動物的生存。在某些情況下,尋找食物或配偶時冒險進取是有好處的。對某些物種來說,例如斑馬魚(zebrafish),大膽的性格讓牠們更容易成功找到配偶並繁殖。其它時候,害羞性格則能夠降低繁衍的風險,留下更多後代。 ...
據BBC報導,COVID-19疫情正以各種形式衝擊著全球食品供應鏈。隨著世界各國祭出防疫隔離令,各地陸續出現麵粉搶購潮,甚至造成短缺。另一方面,許多餐廳、旅宿等相關產業幾乎暫停營業。食品製造商警告,這些產業有過剩的庫存銷不掉,都將成為廚餘。
一名專家警告,考量到製造這些藥物背後的歷史與科學,「一年到18個月絕對是前所未見的速度」。 賓夕法尼亞大學長老會醫學中心正等待著疫情的浪潮來襲。在這間位於費城的醫院裡,工作人員正在焦慮地準備迎戰激增的COVID-19病例,這場疫情風暴已經席捲了附近的紐約州和紐澤西州,使這些地區的醫療體系不堪負荷,並留下成堆的屍體。 賓大長老會醫學中心的感染防控主任茱迪絲.奧唐諾(Judith O’Donnell)說:「你處理了一件又一件的事,結果一天結束時,你手上卻還有20件事需要解決,因為有許多狀況持續發生。」 在全美各地,像奧唐諾這樣的醫護人員正面臨這些令人難以負荷的狀況。他...
中研院COVID-19小分子藥物研發 (文章更新:2020 / 04 / 17)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已在 3 月 11 號,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各科技大國正如火如荼地研發特效藥物。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副主任謝興邦指出,院內已成立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研究小組,與國內各研究單位共創藥物資源共享平臺,採取「老藥新用」策略,從健保學名藥下手,以期盡速找到有效藥物。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