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自然與人類同受氣候衝擊 聯合國重磅報告 促各國積極投入調適行動
Mar. 04 2022

自然與人類同受氣候衝擊 聯合國重磅報告 促各國積極投入調適行動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鄒敏惠 編譯;吳宜靜 報導;趙家緯 審校 全球暖化並不只是一個科學名詞,但暖化對人類社會而言究竟是什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日發表最新《氣候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指出,在全球升溫攝氏1.5度的情況下,世界各地都將面臨無可避免的多重氣候災害。 即使暫時超越升溫攝氏1.5度的情境,也將造成更多嚴重後果,其中有些影響是不可逆的。人類社會的各面向,特別是基礎設施與沿海低窪社區風險愈來愈高,最無力應對氣候變遷的人們和生態系將受到最劇烈的打擊。

長眠海底的「珊瑚礁葬」 骨灰化作人工魚礁 助海洋棲地復育
Mar. 01 2022

長眠海底的「珊瑚礁葬」 骨灰化作人工魚礁 助海洋棲地復育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慈善機構「永生礁」(Eternal Reefs),為海洋熱愛者提供一種「遺愛大海」的下葬方式──珊瑚礁葬。

打擊非法捕撈、減少海洋塑膠垃圾 超過100國承諾簽訂協議保護海洋
Feb. 23 2022

打擊非法捕撈、減少海洋塑膠垃圾 超過100國承諾簽訂協議保護海洋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來自一百多國的代表承諾將採取行動,以保護海洋免於人類侵害,承諾包括加強打擊非法捕撈、減少塑膠汙染和加強保護國際水域。

暖化增肺癌風險 科學家警告:永凍土解凍將釋出致癌氣體
Feb. 21 2022

暖化增肺癌風險 科學家警告:永凍土解凍將釋出致癌氣體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里茲大學的新研究,當氣候危機使永凍土融化,可能釋放出罕見放射性氣體「氡」到北極各地社區,而這種氣體具引發肺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每十例肺癌死亡就有一例與氡氣有關,而至少連續兩年維持凍結狀態的土地「永凍土」,長期以來有效阻擋這種致癌物質逸出至地表並進入建築物。但隨著氣候危機導致永凍土解凍,未來永凍土可能無法繼續發揮保護屏障的功能。 新研究刊登於《先進地球與太空科學》(Advancing Earth and Space Science)期刊。研究模擬了氡氣在土壤、永凍土層...

極端氣候倖存者老得快 研究:颶風過後獼猴衰老近兩年
Feb. 18 2022

極端氣候倖存者老得快 研究:颶風過後獼猴衰老近兩年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份新研究分析了自波多黎各瑪莉亞颶風(Hurricane Maria)倖存的獼猴,並發現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加速人類老化。 研究發現 颶風後獼猴衰老了兩年 根據這份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的研究,與沒有經歷過災難的獼猴相比,經歷過颶風的獼猴似乎平均衰老近兩年,相當於人類壽命的七至八年。這顯示,當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因氣候危機而增加,可能會帶給經歷過這些事件的動物不利的生物學結果。 四級颶風瑪莉亞於2017年9月襲擊波多黎各,造成三千多人死亡,島上340萬居民斷電數週,總計造成超過1000億美元的損失。...

超級颱風過後 菲律賓700萬人失家園或收入 NGO重申速立災害賠償機制
Feb. 15 2022

超級颱風過後 菲律賓700萬人失家園或收入 NGO重申速立災害賠償機制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氣候之家 2021年12月,超級颱風雷伊(Rai,當地稱Odette)重創菲律賓,造成400多人死亡、近700萬人失去家園或工作,災情慘重。民間再次呼籲,在人道救援之外,應建立「災害與損失賠償機制」(Loss and damage),以協助受災社區復原與重建。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