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為交配而融化的青蛙
Oct. 2022

為交配而融化的青蛙

為交配而融化的青蛙 冬季期間,北美地區有許多兩生類動物會潛入水裡或藏身地道避寒,但木蛙不這麼做。這種體型和無花果相仿的蛙類留在地面,讓細胞間的水結冰,在低溫休眠狀態下度過冬季。 當春天來臨,大多數木蛙從冰冷的休眠狀態中醒來時,腦中只有一件事:交配。雄蛙會找個池塘或春季才出現的暫時性水池,用叫聲吸引雌蛙。研究兩生類繁殖的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生物學教授萊恩.卡爾斯畢克表示,這種聲音「聽起來很像鴨子叫。」許多雄蛙一起鳴叫時,整座森林都充斥著刺耳的呱呱聲。 雌蛙聽見來自周圍池塘的呼喚後,會跳向自己覺得最具吸引力的聲音。卡爾斯畢克日前在一項研究中使用先進的聲像儀,判斷雌木蛙和許多人類一樣,...

看不見的大千世界
Sep. 2022

看不見的大千世界

看不見的大千世界 在顯微層次上,來自德國黑森林的土壤是一個奇幻領域,也反映出全球林地生態系的狀況。 撰文:費瑞斯.傑伯 FERRIS JABR 影像:奧立佛.梅克斯、妮可.歐塔瓦 OLIVER MECKES AND NICOLE OTTAWA   我們如何拍攝這些影像 本文的照片是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拍攝,利用電子捕捉微小的細節,而不是利用光。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產生的是灰階影像,因此這些照片經過上色,以凸顯不同的生物形式。   從德國的黑森林,或者阿拉斯加的通加斯森林,或者紐西蘭的懷波瓦森林,掬一抔土。 把土...

除草避風險
Sep. 2022

除草避風險

除草避風險 為不被猛禽捕食,這些長著四隻腳的小除草機巧妙改變了生態系。 很多人類可能把修剪房屋四周的草皮視為苦差事,但新研究顯示,對布氏田鼠而言,那是攸關生死之事。這種小型齧齒動物生活在蒙古、俄羅斯和中國的草原上。在中國,經常可看到牠們除去長在巢穴口附近的高莖草,以便偵查天空中的掠食者,例如牠們主要的鳥類天敵伯勞。 當有伯勞飛來飛去的時候,布氏田鼠會用牙齒咬斷巢穴野地上的叢生禾草。但科學家發現,牠們不吃這種草,也沒把草帶入巢穴。為了進行測試,科學家在田鼠巢穴上方放置網子阻止伯勞靠近──而牠們就停止除草了。 伯勞似乎也有所適應:根據此研究,牠們開始避開可為狩獵提供掩護的高...

她從亞馬遜微生物的身上,尋找重大挑戰的解決之道
Sep. 2022

她從亞馬遜微生物的身上,尋找重大挑戰的解決之道

她從亞馬遜微生物的身上,尋找重大挑戰的解決之道。 撰文:希克斯.沃根 攝影:安娜.伊莉莎.索特洛   有一條流經祕魯雨林、全長約6.5公里的河流,名為「沸騰河」。它的水源自地熱泉,溫度可高達攝氏90度以上──足以燙死失足滑入河中的動物。長久以來,這條河一直存在於傳說之中,部分祕魯人甚至認為它並不存在。 但是對在利馬出生的化學生物學家和國家地理探險家羅莎.巴斯奎茲.埃斯皮諾薩來說,沸騰河極為真實。她創立了以雨林中最微小的生物為檢視對象的多專業計畫「MicroAmazon」,正在研究這條河流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巴斯奎茲.埃斯皮諾薩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實...

結夥覓食
Aug. 2022

結夥覓食

結夥覓食 攝影:湯姆.坎農   在澳洲寧格魯珊瑚礁拍攝的影片顯示,鯨鯊會與其他掠食者一起合作捕食餌魚。鯨鯊會自己追魚是眾所皆知的,但牠們的游泳速度並不算快。當南方黑鮪、潛鳥等速度較快的動物迫使獵物為防禦而聚集成球形時,愈大的嘴巴就能吃進愈多的魚。這種鮮少被人記錄到的行為,或許是鯨鯊在覓食時節省能量的一種方式。―SARAH KEARTES

超級能量
Aug. 2022

超級能量

超級能量 核融合可提供豐沛的能量,而且不會加劇氣候變遷。前所未有的一項巨型實驗盼能對此進行測試。 撰文、製圖:麥可.格雷許科、傑森.特里特   在法國南部180公頃的土地上,有一項目標遠大的實驗器正在興建中:周圍有1萬公噸磁鐵環繞的一個環狀真空腔,那是由嘗試控制核融合(恆星能量來源)的多國聯合組織打造的次毫米高精度裝置。 理論上,核融合是夢想般的能源:充足且不會發生熔毀,沒有會讓地球升溫的碳排放和半衰期很長的放射性廢料。 目前正在建造的反應爐叫做「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TER),ITER在拉丁文的意思為「道路」。它的設計目標是促使氫核融合形成...

太空垃圾撞月球
Aug. 2022

太空垃圾撞月球

太空探索 太空垃圾撞月球 公車般大小的太空垃圾撞上月球。找到撞擊的確切位置並非易事。 「砰!」3月4日,一大塊太空垃圾猛然撞上月球背面,當場撞碎,也讓月球上為數已相當可觀的坑洞又增添了幾個新的。我們會得知此一事件,是因為太空科學家能精確追蹤脫離軌道的火箭箭體,進而推測它最後的位置:赫茲史普坑。 但是,太空垃圾撞毀的確切位置在寬570公里的坑洞附近何處,一直是個謎——直到今年5月,美國太空總署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到一張影像,顯示在赫茲史普坑東北緣附近有一個新的雙撞擊坑。隨著月球探索的腳步加快,專家認為需要對深太空的物體做更完善的追蹤,以及對使...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