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昆蟲的空中身影
Apr. 2024

昆蟲的空中身影

昆蟲的空中身影 一種創新技術透過異常巧妙的方法,呈現出昆蟲的飛行途徑。 攝影:沙維.波歐   飛行中的昆蟲身形微小且移動快速,因此很難追蹤,但隨著技術的進展,西班牙攝影師沙維.波歐已經靠著一些創意思考辦到了。他在「鳥類圖」計畫中花了十年專注於拍攝鳥類飛行,之後將注意力轉移到昆蟲身上。 為了「昆蟲圖」,他採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昆蟲學家亞德里安.史密斯所拍攝的高速影片,以此破解和記錄昆蟲的飛行軌跡。接著波歐選擇多幅畫面,將它們合併成單一影像,傳達出一隻以上的動物在時空中的快速動作。在史密斯的協助下,波歐已繪製出黃蜂的空中特技飛行、葉蟬的跳躍和蝴蝶的振翅...

大麻幫忙救地球
Apr. 2024

大麻幫忙救地球

大麻幫忙救地球 大麻長久以來用於醫療,現在則開發用來製造汽車、釀造啤酒,並開創出其他具永續性的解決方案。   1. 微生物殺手 澳洲研究人員發現,大麻二酚對於消滅特定細菌非常有效,這表示大麻裡的活性成分已晉升到一類新型抗生素的候選名單內。目前大麻已用於治療氣喘和止痛。   2. 塑膠替代品 大麻的纖維穩定、有彈性、重量輕,且可被生物分解,因此是可行的塑膠替代品。電池會增加電動車的重量,使行車效率降低,因此電動車的製造商日益採用大麻作為汽車內裝和車身的複合材料成分。由大麻植株榨出的油料也可用來製造柴油燃料。 &nb...

正視失智症
Mar. 2024

正視失智症

總編輯的話 正視失智症 撰文:李永適 攝影:伊莎朵拉.科索夫斯基 ISADORA KOSOFSKY   隨著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患者人數也不斷增加。目前全球失智者約有5700萬人,到2050年預估將成長至1億5300萬人。而全球相關的醫療與照護支出將高達16.9兆美元,即532兆臺幣,約是臺灣全年GDP總值的22倍。 因此我們在本期雜誌裡,專文介紹了失智症這種愈來愈常見、也愈來愈成為全球社會負擔的現象。文中特別深入探討了歐美國家面對失智症的做法,特別是有許多國家出現「失智村」,提供失智症患者有自由、有尊嚴的照護環境,頗值得參考。 根據臺灣失智症...

與失智症共存
Mar. 2024

與失智症共存

與失智症共存 世界各地的失智症病例不斷增加。這種疾病無法治癒,但照護者和患者家人正在用創新的方法,讓患者活得有尊嚴。 撰文:克勞蒂亞.卡爾布 CLAUDIA KALB 攝影:伊莎朵拉.科索夫斯基 ISADORA KOSOFSKY   2012年,賈姬.沃豪爾和姊姊注意到母親的行為開始改變。70歲出頭的玻璃藝術家南希.沃豪爾忘記在賈姬生日那天打電話給她。她弄丟手機、帳單未繳,還打了好幾副備份鑰匙。 隨著南希的症狀愈來愈嚴重,賈姬屢次從洛杉磯的家前往紐澤西州密爾維探望母親。某一晚,賈姬抵達公寓後卻發現門是鎖住的。幾小時後,大約晚上10點半,南希拉著行李...

總編輯的話
Feb. 2024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撰文:李永適 攝影:克里斯多福.佩恩 CHRISTOPHER PAYNE   在我寫下這篇文字時,我透過玻璃鏡片望著電腦螢幕。如果沒有鼻梁上的眼鏡矯正散光與老花,我的工作能力必然大受影響,甚至有可能從學生時代就難以跟上課業的要求。考量到華人有九成人口有近視,玻璃對我們的生活,乃至於整個文明的影響不能說不巨大。 4500年前,玻璃就已經出現在人類生活當中。不過直至約七百多年前,人類掌握了以玻璃表面曲率來改變光的折射角度的工藝,它開始真正地改變了人類文明的歷程。除了以玻璃鏡片矯正視力,玻璃造就了望遠鏡與顯微鏡,讓我們能看見遙遠的天體與微生物,讓我...

玻璃時代
Feb. 2024

玻璃時代

玻璃時代 人類製造玻璃已有數千年,如今它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科學家正在不斷精進這種材料,不但創造出可以彈跳、彎曲的玻璃,還能用來製作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鏡片。 撰文/傑.班奈特 攝影/克里斯多福.佩恩   現代世界靠著玻璃運轉,這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材料。 2023年3月一個冷冽的下午,秋葉和彥與一位同事站在日本「千葉光學」玻璃工廠的庭院內,準備打開他們最近的成品。堆高機推出一個大約浴缸大小的大型陶土坩堝,在他們面前放下。兩人各抓起一把長柄大錘,高舉過頭,用力敲打坩堝外緣。他們劈開厚重的陶器,露出珍貴的內容物:一種堅硬發亮的物質,...

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
Feb. 2024

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

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 COVID-19奪走許多生命,顛覆許多人的人生,卻也幫我們上了重要的課程,協助我們應對未來的疫情爆發。 撰文:保羅.艾倫.奧菲特醫師   當我們看見自己身處更大的團體時,就能碰觸到天性中更美好的一部分。 在1859年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小說《雙城記》中,作者查爾斯.狄更斯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充滿智慧的時代,也是充斥愚昧的時代。」這段話恰好是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寫照。 一方面,科學挽救了生命。在病毒辨識出來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國就開發出疫苗並進行測試。之後,美國決定該如何大量生產、大量分配...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