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男士們都對著牠殷勤招手,想把牠帶回牠們的沙灘小窩。母招潮蟹是如何擇偶的呢?除了看牠的房子好不好、大螯揮舞得帥不帥之外,尤其要看牠螯的尺寸。 母招潮蟹的兩隻螯都小小的,公蟹的螯則是一小一大。「大螯的目的完全在於吸引母蟹的注意。」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尼科爾斯州立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柴克瑞.達內爾說。看過幾個追求者和牠們挖好的愛巢之後,母蟹會「找上螯最讓牠傾心的那隻公蟹,」達內爾說:「這隻公蟹的螯可能就體型比例而言特別大,而且揮得比其他公蟹更高一點。」──因為牠如果有辦法輕鬆揮舞接近自己一半體重的大螯,那麼應該就是個身強體健的傢伙。 在沙灘小窩完成交配後,母蟹會待在洞裡孕育牠的卵,公蟹則...
想想這一切竟是因一隻裸隱鼠而起。 2006年,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沙托瑞想嘗試為圈養的動物拍攝正式的肖像照,而不是如往常般在野外拍攝牠們。他告訴動物園管理員,為了拍攝他的第一隻主角,他只需要一隻可以坐著不動的動物,裸隱鼠符合資格。 這個微小的開端,衍生成了沙托瑞與國家地理合作的「影像方舟」計畫。在25年的時間裡,沙托瑞的目標是盡可能地記錄下圈養中的動物,愈多愈好。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在2100年以前,那些物種有許多都將消失。他拍攝的某些動物屆時可能已經滅絕:例如已有十多年沒在野外看到阿特金斯石鮰魚了。還有其他物種,例如北非白犀牛,目前全球只剩下三頭,牠們注定會滅絕。 沙...
湖濱的氣候變遷 「我留意著春天的第一個跡象。」梭羅寫道。《湖濱散記》的作者記錄了麻州康科德鎮超過300種植物從1852到1858年間第一次開花的時間。他在每日至田間和森林的漫步中,也記下了候鳥何時歸返、葉子何時冒出,以及瓦爾登湖面何時融冰。 大約160年後,波士頓大學的生物學家理查.普利馬克利用梭羅的手寫資料,在新英格蘭這個深具歷史意義的一角,追蹤氣候變遷的情形。2004年,普利馬克和他的學生開始踏遍康科德鎮,記錄植物首次開花的時間。「我們原本不知從何找起,」普利馬克說,直到他們抓到梭羅的訣竅,才知道要在受到人類干擾的區域尋找提早開花的植物。這位19世紀的思想家在鐵路旁找到他的目標...
十年來,「屋頂農場」在美國都會區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連美國農業部也不清楚確切數量。紐約市內有好幾座屋頂農場,供應當地社區新鮮蔬果。有些農場,如圖中位於布魯克林區的「鷹街」屋頂農場,也開放給想體驗園藝之樂的人,提供在此學習和擔任義工的機會。 隨著都會人口增加,如何在都會區有效率地生產更多糧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公元2025年前,全球將有35億人生活在都市中。然而為了提高都市(和其他地區)的農產量,農民得想辦法應付氣候變遷對作物生長條件的影響。 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就是依靠更多有創意的設計。生態學家迪克森.戴波米耶發明了垂直農法,也就是在高樓大廈內經過控制的...
黃謙智擅長把資源回收的垃圾變成環保建材,臺北花博公園的遠東環生方舟就是他用寶特瓶設計的綠建築。他今年獲選為《國家地理》雜誌的新銳探險家。 黃謙智用垃圾來建構夢想。他最新的夢想是什麼?他說:「一團即將起飛的垃圾。」他的夢想往往會成真。這次的目標正停靠在他位於臺灣的辦公室頂樓,名為環保戰機,這是一架由寶特瓶製成的雙人座飛機。 當黃謙智還是一名年輕的建築系學生時,就已經對所有「環保行動」言論的幻想破滅,認為似乎沒有人要生產可100%永續的材料。他決定自行發明,但這並不容易。由於現有的設備無法處理回收的材料,因此他必須自己打造生產機械。他在2005年創辦的公司「小智研發」(Miniw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