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的泰姬瑪哈陵曾經是一幅閃亮的白色美景,過去數十年來卻失去了一些光采。隨著泰姬瑪哈陵所在的印度亞格拉市人口增加與空氣汙染惡化,這座建於17世紀的紀念陵墓外觀的大理石開始變成了黃褐色。 然而,之前並沒有人知道大理石變色的確切原因。是製造業?是交通?建築工程?還是這個迅速成長的工業中心裡的其他活動? 現在一項由美國與印度科學家合作進行的研究抓出了元凶:塵土,可能是在未經鋪砌的道路上由往來的車輛所揚起的;以及燃燒垃圾、農業廢料、化石燃料、和當地人為了烹飪或取暖而放在火堆裡燒的糞便與木頭所產生的煙粒。 官方的回應很迅速。「我們的論文才發表不到兩週,印度國會就在討論它了,」環境工...
白氏斑紋殼菜蛤或許不比拇指甲大,但牠卻改變了北美五大湖的食物網,並影響到湖區產值約新臺幣1200億到2100億的遊憩和商業捕魚產業。原生於烏克蘭的白氏斑紋殼菜蛤如今遍布五大湖,數量比同為入侵種的表親斑馬殼菜蛤還要龐大。據信,兩者都是隨著貨輪的壓艙水而進入北美洲。 白氏斑紋殼菜蛤和斑馬殼菜蛤一樣,以過濾湖水攝食為生。在合宜的條件之下,密西根湖裡無數的白氏斑紋殼菜蛤每一到兩天就能過濾整座湖水,吃掉牠們喜歡的藻類。放大750倍的湖底沉積物樣本顯示,殼菜蛤入侵已改變了食物網底層的組成。湖裡原本充滿大型富含脂質的矽藻如冠盤藻和直鏈藻,為密西根湖廣泛的食物網提供養分。而今殼菜蛤罷占了最好的藻類,食物...
即使爭議性愈來愈高,圈養鯨豚作為表演仍然在世界許多地方的「海洋公園」十分常見。這理由顯而易見:人類對友善、聰明的海豚充滿好奇,尤其是彷彿總帶著微笑的瓶鼻海豚;牠們優雅敏捷,可以做出讓人驚嘆的動作,牠們在人類有計畫的訓練下,讓我們瞥見人與動物溝通的可能。牠們來自海洋,代表著一片仍然充滿未知的地域。也因此鯨豚表演往往為海洋公園等設施帶來大量人潮,鯨豚圈養也就在利益的驅動下,持續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發生。 人類對鯨豚的科學知識的確有許多來自對圈養鯨豚的觀察,然而,被圈養的鯨豚究竟要付出什麼代價?一般大眾在欣賞圈養鯨豚的娛樂表演,究竟得到的是知識還是誤解? 從離我們最近的一些圈養海豚的死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