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上下四方

共 618 筆相關資料

從虛擬生活到居家隔離
歷史與文化|
Aug. 01 2020

從虛擬生活到居家隔離

從虛擬生活到居家隔離 我這一代在網路世界如魚得水。但是當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將我們與實體世界切割開來, 我們還是失去了什麼。 撰文:奧利佛.黃   我擔心再這麼下去,我們之中某些人將永遠無法完全走出自我隔離;恐懼和不確定性將導致我們失去部分與世界的實際連結。 我的名字來自以湯瑪士小火車為主角的《鐵路系列》童書。我大哥當時在讀這套書,小西方火車頭奧利佛是他的最愛之一。我母親覺得這個名字很美,因此我是以一輛火車命名的。 我這個名字也帶點詩意:我是同卵雙胞胎,這讓我跟我哥哥伊森沿著平行的軌道發展。如果你曾認識雙胞胎,那應該聽...

重新認識度度鳥
科學與新知|
Aug. 01 2020

重新認識度度鳥

重新認識度度鳥 這種已經滅絕、不會飛的鳥的描繪圖,數百年來都是藝術家和荒誕故事的靈感來源,如今它正逐漸變得清晰。現代科學工具和新發現的骨頭,結合歷史上的目擊紀錄和之前研究的標本,讓科學家能重新認識這些曾在模里西斯繁衍興旺的神祕鳥類,了解牠們的解剖構造和生命週期。 繪圖:費爾南多.G.巴蒂斯塔 研究編輯:派翠西亞.希利  

為了吸引女士,雄蛾露出這玩意兒
科學與新知|
Aug. 01 2020

為了吸引女士,雄蛾露出這玩意兒

為了吸引女士,雄蛾露出這玩意兒 攝影:哈立德.阿布杜拉.薩伊德.阿勒哈德拉米   雄性黑條灰燈蛾只有在交配時才會讓牠毛茸茸的尾部膨脹,目的只有一個:引誘雌性。這些管狀器官上覆蓋了散發費洛蒙的剛毛。雄性黑條灰燈蛾在幼蟲時期吃下愈多對人類而言有毒的植物,這些器官就會愈大且愈有力。—MAYA WEI-HAAS

昆蟲如何轉變成牠們看不到的顏色?
科學與新知|
Aug. 01 2020

昆蟲如何轉變成牠們看不到的顏色?

昆蟲如何轉變成牠們看不到的顏色? 針對這些變色龍般的幼蟲的研究,顯示牠們不只用眼睛來「看」。 樺尺蠖是偽裝大師。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牠們在幼蟲階段能改變皮膚的顏色以融入背景──甚至不用看見這些環境。在飼養了超過300隻樺尺蠖幼蟲後,英國科學家用黑漆遮住一部分幼蟲的視線(黑漆之後會隨幼蟲蛻皮而去除,對牠們無害),並將幼蟲放置在含有白色、綠色、棕色與黑色棍子的箱子裡,然後給牠們一些時間適應。 當研究人員打開箱子時,發現幾乎所有的幼蟲,無論看得見或看不見,都改變了身上的顏色以與箱子中的棍子顏色一致。研究人員接著將這些幼蟲移到含有兩種不同顏色的棍子的新箱子裡,結果大約80%的幼...

黑白照片得慢慢沖
科學與新知|
Aug. 01 2020

黑白照片得慢慢沖

黑白照片得慢慢沖 沖洗黑白照片就像在跳探戈,布萊恩.楊說。沖洗底片的每一個步驟都有其律動。或者說,就像製作派餅一樣:每一次調製化學混合物時,都要精準測量與掌控溫度。楊在1980 年代開始沖洗黑白照片,並且迷上這種比彩色攝影更能「掌控一切事物的能力。」如今,在康乃狄克州的工作室裡,楊可能得花上兩個小時,才能把一張底片變成相片。「沖洗底片並不是追求快速、簡單或方便,」楊說:「它是一件困難、緩慢以及你必須學習的事。」—NINA STROCHLIC

他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重建栩栩如生的人臉塑像。
科學與新知|
Aug. 01 2020

他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重建栩栩如生的人臉塑像。

創新者 奧斯卡.尼爾森 撰文:克莉絲汀.羅密 攝影:艾克索.厄伯格   他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重建栩栩如生的人臉塑像。 奧斯卡.尼爾森有一項天賦,能夠為大約100位無名氏的遺骸形塑出相對應的臉孔(而不見得知道姓名),這些遺骸是由尼爾森的考古學家同事所挖掘。這位瑞典修復專家憑藉他對顏面解剖學的深厚知識和雕刻家的技藝,重現了活生生的臉龐,例如1200歲的祕魯貴族婦人高貴的面容,或是9000歲的希臘青少年傲慢的表情。 尼爾森首先取一個原始顱骨的3D列印複製品,並用手精心雕琢臉部特徵,過程中依循骨骼構造和仰賴科學資料集,推估顏面不同部位的肌肉...

要生豪豬寶寶得使出渾身解數
環境與保育|
Aug. 01 2020

要生豪豬寶寶得使出渾身解數

要生豪豬寶寶得使出渾身解數 作為一個觀察北美豪豬超過30年的人,烏迪斯.羅札記不清他究竟聽過這個笑話多少次。 豪豬要怎麼行房?牠們得非常小心。 這個答案「正確,但不太具有教育意義。」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的生物學榮譽教授羅札說。事實上,渾身是刺的北美豪豬的交配儀式非常複雜、冗長,而且⋯⋯溼答答。牠們的交配季節是在早秋。雌性會在牠選中的樹上分泌味道濃郁的體液,作為準備好交配的信號。被氣味吸引而來的雄性會在雌性下方的樹枝和地面上打架,獲勝的將取得交配權,但吸引雌性的任務尚未完成。 為了引誘雌豪豬發情,雄豪豬會用尿液噴牠,一次幾滴。這些尿液「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射過去,」羅札說:「...

逃出生天
探索與冒險|
Aug. 01 2020

逃出生天

逃出生天 當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洞穴突然充滿水, 與俄羅斯頂尖探險家同行的攝影師只能奮力求生。 撰文、攝影:羅比.肖恩   2018 年9 月16 日我才開始吃早餐,我們就接到無線電電話。洪水脈衝要來了,30 分鐘內會抵達。 我和攝影助理傑夫.韋德在地下約2100 公尺處紮營,和佩羅沃洞穴探險團隊的成員一起,團隊成員都是俄羅斯的頂尖探洞者,不斷挑戰探索極限。我們已經在地底待了11 天,身處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洞穴:維里亞夫基娜洞穴系統,位於喬治亞境內自行獨立的阿布哈茲共和國。 兩天前,我在探險隊隊長帕佛.迪米多夫從洞穴最深點爬出來的時候,拍下了上面這張...

世界如何看待病毒
科學與新知|
Jul. 01 2020

世界如何看待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 世界如何看待病毒 從義大利到巴西再到俄羅斯,各地攝影師捕捉了隔離期間的私密影像。 故事背後 當非我們所能控制的情況迫使我們分離,人類的心靈要如何承受? 當世界似乎變得不友善,「家是⋯⋯會接納你的地方。」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寫道。但在致命病毒肆虐的時代,連續數週必須遵守的自我隔離,已讓家變得不只是提供舒適和熟悉感的地方。我們把家變成學校和辦公室、娛樂中心,以及各種緊繃情緒交會的熱點。假若無聊、壓力和焦慮可以用來當能源,那麼它們將足以為全世界供電了。 在這段非常時期,我們彼此被牆壁與窗戶隔開,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拍攝了這些影像。看完所有的照...

為何病毒讓我們措手不及?
科學與新知|
Jul. 01 2020

為何病毒讓我們措手不及?

為何病毒讓我們措手不及? 幾十年來,全世界一直忽視專家對於疾病大流行的預測。或許新冠病毒將改變這件事。 撰文:羅蘋.瑪藍慈.漢妮格 我們的「他者化」心態在過去數十年來持續危害我們物種的安全,至今我們還在這麼做,助長了政府和個人輕忽大意的態度。 在新型冠狀病毒剛開始大流行的前幾個星期,我不忍閱讀人類在疫病初期犯了哪些錯誤的報導。不僅因為其中隱含的譴責意味於事無補──知道我們本來可以避免現在的殘酷現實有何意義?──也因為這件事對我而言還牽涉到深刻的個人感受。每看到一篇報導談論我們如何疏忽了一個威力強大的新病毒的警訊,都讓我想起這正是科學家幾十年前就在擔心的事,少...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