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葉綠體的蛋白質橋樑 大家都知道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進行,但葉綠體有賴細胞輸入「蛋白質工人」才能正常運作。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與其團隊,花了七年的時間,找到能讓蛋白質穿越葉綠體外圍雙層膜的橋樑 TIC236,解開葉綠體運作的大謎團,更發現這套運輸系統從遠古細菌一直沿用到高等植物,是植物演化學的重大突破,論文於 2018 年 12 月登上《自然》 (Nature),並獲專文推薦。
一塊琥珀將一枚菊石(ammonite)外殼與其他沿岸生物以驚人的完整狀態保存了下來。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新研究發現,三角織蛛(Triangle weaver spiders)透過蛛網蓄積驚人的能量,這在動物界可是獨門技術。
由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大衛.格魯伯(David Gruber)使用高感光攝影機與彩色濾鏡來模仿鯊魚的的視覺。鏡頭顯示這些絨毛鯊(swell shark)確實能發出生物螢光。
有如寂靜夏日夜晚上的螢火蟲,恆星輕輕點綴,並照亮著無垠蒼穹。恆星以「原恆星」展開生命,那是由塵埃和氣體凝聚和坍縮而成的炙熱核心。隨著原恆星愈變愈熱,核心內部的氫原子核開始融合……
有史以來最大型的非人類基因體研究,揭露了家馬馴化史的意外與一個警訊。
我們的任何先進技術都無法超越海洋哺乳類在海中尋找物品的能力。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