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最新型的SARS-CoV-2病毒株正在全球各地持續增加,使愈來愈多人就醫。「我們應該非常嚴肅看待所有亞變異株。」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不再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不到三個月,又有一種高傳染性的新型COVID變異株正在迅速傳播。 EG.5是從先前的Omicron XBB病毒株演變而來,2月17日首次在印尼發現,自那時起一直穩定傳播。感染病例在6月中旬開始急遽增加,當時搭乘飛機的夏季旅客數量創新高,北半球前所未見的高溫也迫使人群聚集在室內,使病毒能夠輕易傳播。WHO警覺到這種現象,因此在8月9日將EG.5的等級提升至「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
天文學家們認為,火星曾經擁有濃密大氣與溫暖的氣候,地表也曾存在流動的液態水。目前已在火星上陸續發現了各種由流水的侵蝕與沈積作用所產生的地形,例如:河道、湖床、以及各種由侵蝕與沈積交叉作用所產生的地形。
月船3號(Chandrayaan 3)於今年7月14日成功發射後,在8月23日20時34分成功於月球南極登陸。本次任務成功使得印度成為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任務。月球南極是一個非常令人感興趣之處,天文學家長期認為月球南極仍有大量的水冰存在,若實地探測能對這區域有更多了解,可能在未來建立月面基地時可作為提供氧氣、燃料和水的來源,對於未來太空任務的規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一項具非常野心且預期能得到豐碩成果的太空任務。
心宿二星雲,以及心宿二(或稱天蠍座α星)和心宿增四(蛇夫座ρ星),使用Nikon 3DS搭配100mm APO鏡頭拍攝。我總共拍了30張,每張曝光五分鐘,共計花了150分鐘。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19世紀,瑞士出土一枚青銅器時代的箭頭,其材料是由從天空墜落的鐵隕石所製成,但令人驚訝是,研究團隊認為它可能來自愛沙尼亞等遠處地區。這枚箭頭不僅僅是記錄了在礦石冶煉出現之前使用天然鐵的情況,還見證了千年前存在的龐大貿易網絡。 這項研究由瑞士伯恩自然史博物館和伯恩大學的地質學家貝達.霍夫曼(Beda Hofmann)領導,旨在尋找古老的鐵隕石文物。在史前時期,純鐵稀有,但我們的祖先利用最容易獲得的資源:天空墜落的鐵隕石。 鐵隕石最常見,因其更能承受進入大氣的壓力。它們主要由鐵組成,少量鎳和微量其他金屬。幾乎所有青銅器時代的鐵製工具和武器都使用鐵隕石。大多數這類文物發現於中東、埃及和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