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由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說,他們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宇宙伽馬射線暴(Gamma-ray burst),這推翻了這種劇烈宇宙爆炸形成方式的流行理論。 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最明亮、最猛烈的爆炸。它們預示著恆星的死亡或恆星殘骸的碰撞。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暴通常分為兩類:較短和較長的持續時間。較長伽馬射線暴起源於大質量恆星的死亡,通常與明亮的超新星光學瞬變有關。較短GRB持續時間小於2秒,起源於兩顆中子星或一顆中子星與一個黑洞的碰撞,通常與稱為千新星(Kilonova)的更微弱光學瞬變有關。 2021年12月11日,一次GRB觸發了太空中的幾個伽瑪射線探測器...
起風的瞬間,吹起一股旋轉柱狀的塵埃穿越貧瘠的土地。這在沙漠中會有景色,不只發生在地球上,亦可見在嚴峻環境的火星。雖然塵捲風對地球而言並無壞處,但巨型的塵捲風對火星上的機器人和載人任務卻是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大部分的任務需要有保持潔淨的太陽能板來供電。 這就是為何在噴射推進實驗室(JPL)進行研究的學生路易斯.烏特丘(Louis Urtecho)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正著手開發塵捲風偵測器和所需軟體,可自動偵測來自塵捲風所觸發的氣壓信號。 火星上的塵捲風對火星氣候的影響不小,它的直徑可大到1600公尺,對於在火星表面的活動實有堪慮。去年7月,NASA毅力號在火星的登陸點,一個古老乾涸的...
為了了解中子星尚無法解釋的特性,物理學家模擬了超過100萬個狀態方程,而透過如此大量的模型計算後,法蘭克福大學物理學家對中子星的內部結構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根據質量的不同,其核心可以是非常堅硬或非常柔軟。 中子星是極其緻密的天體,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產物。其質量和太陽相當,甚至更大,但卻不可思議地被壓縮成一個直徑與大城市相當的球體。自六十多年前發現它們以來,科學家便一直試圖破解它們的結構,但至今,我們仍對中子星的內部所知甚少。由於它們的極端特性,使它們無法在地球上的實驗室中重現,因此僅能透過模型計算,模擬中子星內部的極端條件,而這也是最大的挑戰,在狀態方程的幫助下,描述密度和溫度等各種特性...
抗凍蛋白、含糖細胞、關閉大腦,許多動物為了熬過冬季,發展出各種令人驚嘆的方法來暫停生理機能。 好幾年前,我大學的課堂上有位教授示範了個震驚所有人的展演:他先是拿出了一隻凍成塊但還活著的木蛙(wood frog),接著突然把牠往牆壁上砸。木蛙碎了一地,嚇得大家倒抽了幾口氣。 幾分鐘後,教授才解釋道說,其實他沒有真的把木蛙砸碎,而是用了塊大冰塊來代替木蛙,好達到戲劇效果。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木蛙真的會結凍好度過冬季,直到春天才再度解凍。 木蛙是地球上最常用來研究「結凍」的動物之一。當秋天氣溫下降時,木蛙會窩在樹葉堆中,任憑寒氣滲入體內,直到心臟、大腦乃至整個身子都折服於此。不...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恆星與行星形成研究中心的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說明火星上遠古海洋來源的證據,大部分的水大多來自外太陽系富含碳之球粒隕石。本研究論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先前的研究認為火星有段時間,大部分或全部的表面曾有汪洋一片的海洋,水氣從地表下滲出後,經冷卻液化成液態水。這回的新發現,研究人員認為水的來源更有可能是──從外太陽系飛來的隕石。 這次的發表基於研究人員調查的火星隕石。小行星撞擊火星後,從火星表面噴出的碎片,以隕石的形式墜落地球。研究團隊分析了其中的31顆隕石,利用鉻的同位素做判別。由於鉻-54(Chromium-54)無法在火星自...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