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古怪的伽馬射線爆發迫使理論框架修正
Dec. 11 2022

古怪的伽馬射線爆發迫使理論框架修正

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由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說,他們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宇宙伽馬射線暴(Gamma-ray burst),這推翻了這種劇烈宇宙爆炸形成方式的流行理論。 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最明亮、最猛烈的爆炸。它們預示著恆星的死亡或恆星殘骸的碰撞。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暴通常分為兩類:較短和較長的持續時間。較長伽馬射線暴起源於大質量恆星的死亡,通常與明亮的超新星光學瞬變有關。較短GRB持續時間小於2秒,起源於兩顆中子星或一顆中子星與一個黑洞的碰撞,通常與稱為千新星(Kilonova)的更微弱光學瞬變有關。 2021年12月11日,一次GRB觸發了太空中的幾個伽瑪射線探測器...

科學家研發塵捲風偵測器用於未來的火星任務
Dec. 10 2022

科學家研發塵捲風偵測器用於未來的火星任務

起風的瞬間,吹起一股旋轉柱狀的塵埃穿越貧瘠的土地。這在沙漠中會有景色,不只發生在地球上,亦可見在嚴峻環境的火星。雖然塵捲風對地球而言並無壞處,但巨型的塵捲風對火星上的機器人和載人任務卻是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大部分的任務需要有保持潔淨的太陽能板來供電。 這就是為何在噴射推進實驗室(JPL)進行研究的學生路易斯.烏特丘(Louis Urtecho)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正著手開發塵捲風偵測器和所需軟體,可自動偵測來自塵捲風所觸發的氣壓信號。 火星上的塵捲風對火星氣候的影響不小,它的直徑可大到1600公尺,對於在火星表面的活動實有堪慮。去年7月,NASA毅力號在火星的登陸點,一個古老乾涸的...

鯨落恆春:全球最完整晚更新世鬚鯨化石現身恆春!(內有最新影片與更新)
Dec. 07 2022

鯨落恆春:全球最完整晚更新世鬚鯨化石現身恆春!(內有最新影片與更新)

  2024年1月重大更新! 經過楊子睿博士及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動物學蒐藏研究中心的哺乳動物學門主任 Anneke van Heteren(也就是報導中那位剛好到臺灣參訪而躬逢其盛、見證了這具鯨魚化石出土的尼德蘭籍學者)仔細爬梳文獻及比對過後,確認恆春頭溝出土的這隻鯨魚化石就是目前找到最大、也最完整的晚更新世鯨魚化石。在科博館姚秋如博士的細心比對與鑑定下,已對這隻鯨魚的身分有了初步的推論。但化石清修工作專業而繁瑣,想一睹這隻鯨魚的真面貌,還是需要再耐心等候一下。

中子星內部結構的驚人發現
Dec. 04 2022

中子星內部結構的驚人發現

為了了解中子星尚無法解釋的特性,物理學家模擬了超過100萬個狀態方程,而透過如此大量的模型計算後,法蘭克福大學物理學家對中子星的內部結構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根據質量的不同,其核心可以是非常堅硬或非常柔軟。 中子星是極其緻密的天體,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產物。其質量和太陽相當,甚至更大,但卻不可思議地被壓縮成一個直徑與大城市相當的球體。自六十多年前發現它們以來,科學家便一直試圖破解它們的結構,但至今,我們仍對中子星的內部所知甚少。由於它們的極端特性,使它們無法在地球上的實驗室中重現,因此僅能透過模型計算,模擬中子星內部的極端條件,而這也是最大的挑戰,在狀態方程的幫助下,描述密度和溫度等各種特性...

揭密!冬天能「凍結」的動物們是如何生存的?
Nov. 28 2022

揭密!冬天能「凍結」的動物們是如何生存的?

抗凍蛋白、含糖細胞、關閉大腦,許多動物為了熬過冬季,發展出各種令人驚嘆的方法來暫停生理機能。 好幾年前,我大學的課堂上有位教授示範了個震驚所有人的展演:他先是拿出了一隻凍成塊但還活著的木蛙(wood frog),接著突然把牠往牆壁上砸。木蛙碎了一地,嚇得大家倒抽了幾口氣。 幾分鐘後,教授才解釋道說,其實他沒有真的把木蛙砸碎,而是用了塊大冰塊來代替木蛙,好達到戲劇效果。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木蛙真的會結凍好度過冬季,直到春天才再度解凍。 木蛙是地球上最常用來研究「結凍」的動物之一。當秋天氣溫下降時,木蛙會窩在樹葉堆中,任憑寒氣滲入體內,直到心臟、大腦乃至整個身子都折服於此。不...

火星的遠古海洋可能是隕石送水來
Nov. 25 2022

火星的遠古海洋可能是隕石送水來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恆星與行星形成研究中心的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說明火星上遠古海洋來源的證據,大部分的水大多來自外太陽系富含碳之球粒隕石。本研究論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先前的研究認為火星有段時間,大部分或全部的表面曾有汪洋一片的海洋,水氣從地表下滲出後,經冷卻液化成液態水。這回的新發現,研究人員認為水的來源更有可能是──從外太陽系飛來的隕石。 這次的發表基於研究人員調查的火星隕石。小行星撞擊火星後,從火星表面噴出的碎片,以隕石的形式墜落地球。研究團隊分析了其中的31顆隕石,利用鉻的同位素做判別。由於鉻-54(Chromium-54)無法在火星自...

全球儲碳量最大泥炭地 曾因缺水釋放二氧化碳 科學家警告勿輕易開發
Nov. 24 2022

全球儲碳量最大泥炭地 曾因缺水釋放二氧化碳 科學家警告勿輕易開發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非洲中部的剛果泥炭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泥炭地群,占地1670萬公頃。科學家發現,這塊泥炭地的儲碳量是世界第一。不過,最新研究顯示,數千年這裡曾因乾旱,而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幸而天氣再度變為潮濕,這才恢復儲碳的功能。 科學家擔心,除了氣候變遷可能讓這裡變乾,人為開發也會蓄意將水分排乾,如此一來,泥炭地可能會轉而排出二氧化碳。相關研究於本月2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