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研究分析了馬雅城市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存放超過800年的人類遺骸,研究結果挑戰了長久以來學者對於活祭品年齡與性別的假設。
社會學家的幕後告白 「實作寫出來就死了,唯一讓它復活的方法,是活在讀者的實作中。」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謝國雄兼任研究員,向年輕後進拋出名為「傳承」的球,期許 30 多年來累積的四位一體實作經驗,能成為滋養新世代社會學的養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走上社會學研究的道路?在路途中碰上哪些撼動觀念的時刻?對於社會學的未來又有何鮮活洞見?讓我們來聽聽謝國雄的幕後告白。
揭開無主骨骸的身世之謎 1999 年 9 月 21 日,臺灣發生芮氏規模 7.3 強震,近 11 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其中位於臺中東勢的保安祠瞬間倒塌,高達兩萬具無主骨骸散落一地。不禁令人好奇,葬身此地的究竟是何方神聖?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柯志明特聘研究員,為我們揭曉骨骸主人的真實身分,竟與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的林爽文事件有關,一段因官府分化手段而生的歷史悲劇就此真相大白。
臺灣南部限定陣頭:蜈蚣陣 臺灣一年到頭有許多熱鬧的遶境活動,在臺南曾文溪流域流傳一種可愛又傳奇的「蜈蚣陣」,在看不到盡頭的閣枰上,坐著一個個身著華袍、臉帶妝容的孩童,長長的隊伍在村莊或廟宇之間繞行。這種特殊的陣頭究竟從何而來?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研究員,帶我們認識蜈蚣陣的由來,並分享多個別具特色的蜈蚣陣,感受民間信仰與地方文化融合的魅力!
揭開不婚女性的崇拜傳統 八仙中的何仙姑、媽祖林默娘、觀音妙善公主,都是我們熟悉的女神,而祂們的共通點為:都是抗拒婚姻且年輕離世的女性。在講求「男婚女嫁」的中國傳統社會,為何不婚的叛逆女神會受到民眾的尊崇?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近代史研究所廖小菁助研究員,跟著她一起進入何仙姑信仰流傳的泛珠江三角洲地區,揭開當地特有的祖姑崇拜文化,看見女性的不婚實踐在父權社會下存續的關鍵。
從晦暗不明的起源到象徵著權威與力量的地位,滑瓢在在體現著人們對於超自然的亙久迷戀。 日本漫畫《鬼滅之刃》於2016年首度出版,接著迅速成為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故事跟著主角竈門炭治郎前進,十多歲的炭治郎在家人慘遭殺害且妹妹禰豆子變成鬼之後成為鬼殺隊的一員。 在整部漫畫中,炭治郎與同伴們遭遇各式各樣的怪物,其中大部分都形似日本民俗故事中的鬼。鬼的中心人物是鬼舞辻無慘,這名神祕的鬼王反映著傳說中的妖怪滑瓢所具有的力量、影響力、欺瞞習性,以及變化外型的能力。 「(妖怪)在超自然界的定位通常介在神和鬼之間,」美國創價大學亞洲文學教授約翰.凱倫(John Pavel Kehle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