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鯢其實分屬三個不同物種,這項新發現或許能幫助拯救這種極度瀕危的動物。 全世界最大的兩生動物是什麼?科學家才剛找到新答案,並回答了這個──你可能會這麼認為──現在或許可算是塵埃落定的問題。 概括來說,我們已經知道最大的兩生類是中國的大鯢。這種動物可以長到超過1.5公尺,體重超過45公斤。不過在幾十年之前,中國各地要找到牠們的蹤跡都還很容易,從副熱帶的南方到中北部山區、東部,都還有。 儘管牠們出現在這麼大範圍的地區,而且還被山脈與不同河流流域分割,學者仍認為牠們都屬於同一個物種,中國大鯢(Andrias davidianus)。 但有一項新研究在分析了博物館標本之後證...
數十年前,黃腹藍琉璃金剛鸚鵡(blue-and-gold macaw)為了躲避乾旱與野火而落腳在大坎波──如今當地居民相當喜愛牠們。
微塑膠影響自然界的證據越來越多了。一份發表在《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期刊的新研究顯示,蚯蚓難以在含有微塑膠的土壤中正常生長和活動。
當全世界最大的雨林正被野火肆虐,該擔心的理由很多,但氧氣供應並非其中之一。 當火災肆虐亞馬遜的新聞在上週傳遍世界各地,有一個關於雨林重要性的錯誤說法也跟著傳開了:亞馬遜雨林製造全世界20%的氧氣。 這個說法出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台(ABC News)、天空新聞台(SKY News)和其他許多新聞報導中,也出現在政治人物與名流的社群媒體貼文,這些人包括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美國參議員及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德維.哈里斯(Kamala Harris),以及演員暨環保人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
研究發現,塑膠汙染自1945年以來呈指數成長,已開始沉積在化石紀錄中。 科學家們認為塑膠層可以用來標記「人類世」的開始,即人類活動在地球上居優勢地位的新地質時代。他們說,在青銅和鐵器時代之後,現代可能被稱為塑膠時代。 英國衛報報導,這項研究首次詳細分析了沉積物中塑膠汙染的增加。科學家們檢視了加州沿海地區自1834年至今每年的沉積物,發現這些沉積層中的塑膠恰好反映了過去70年來塑膠生產大幅增長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