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外來種入侵新研究:增幅近二成 全球生物多樣性將無法復原
Jul. 22 2020

外來種入侵新研究:增幅近二成 全球生物多樣性將無法復原

一份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的新研究指出,全世界的外來種動植物增加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甚至對生態系統造成永久性破壞。 這項研究以專家調查的方式探討本世紀全球的各種趨勢將如何影響地球上各種生物、生態系統,進而影響人類生命。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全世界外來種的物種數正不斷增加,當成長到20至30%時,可能會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大幅流失,而這一天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外來動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之一 我們對外來種的傳播歷史有不少認識,但對牠們的未來發展仍然所知甚少。「目前還無法用電腦模型來精確預測未來外來種的傳播和影響將如何變化...

墾丁陸蟹發現五新種兩新紀錄種 港口溪佔四新種穩坐「陸蟹之河」
Jul. 20 2020

墾丁陸蟹發現五新種兩新紀錄種 港口溪佔四新種穩坐「陸蟹之河」

恆春半島陸蟹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山大學博士候選人李政璋在墾管處支持下,歷經三年陸蟹調查研究,發現擬相手蟹科五新種、兩新紀錄種;其中四個新種來自港口溪,使得港口溪陸蟹總數累積達49種,穩坐「陸蟹之河」寶座。

海廢恐增加全球病菌傳播風險 研究:黑潮流經臺灣後,塑膠微粒多五倍
Jul. 17 2020

海廢恐增加全球病菌傳播風險 研究:黑潮流經臺灣後,塑膠微粒多五倍

全球每年有800萬噸塑膠垃圾流進海洋,臺灣也貢獻良多。海洋大學在東部沿海調查塑膠微粒,竟然發現黑潮在流經臺東、花蓮後,塑膠微粒的含量會激增五倍,每1000公噸的海水含有約250片1~5毫米大小的微塑膠。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攖寧指出,除了塑膠本身汙染,微塑膠也會與抗病菌、病原體,形成一個濃縮球,「他所吸附的有機汙染物是一般海水的10~100萬倍,很多生物會把他帶入食物鏈當中。」間接造成海洋生態的衝擊,甚至成為病菌傳播的途徑。

歐洲審計院:歐盟未能善盡保護蜜蜂的責任 大開禁用農藥後門
Jul. 16 2020

歐洲審計院:歐盟未能善盡保護蜜蜂的責任 大開禁用農藥後門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根據歐洲審計院的報告,歐盟在保護蜜蜂、胡蜂、食蚜蠅、蝴蝶等野生授粉者的作為幾乎沒有效果,甚至大開後門允許使用已知會殺死關鍵物種的禁用農藥。 兩年前大張旗鼓發起的歐盟「授粉者倡議(pollinators initiative)」,現今歐盟執委會內只有一名專職在負責制定。 歐洲審計院的報告指出,歐盟花在降低殺蟲劑傷害的時數竟等同於這一名全職人員一週加班40小時。此外,歐盟還允許成員國繼續使用已知嚴重傷害蜜蜂的殺蟲劑。 授粉者是歐盟生態系統中受創最深的 並危及76%依賴授粉的糧食生產 在2013年至2019年之間,歐盟共批准了20...

為了躲避疾病,有些樹木也會實踐「社交疏離」!
Jul. 13 2020

為了躲避疾病,有些樹木也會實踐「社交疏離」!

許多森林樹冠都會出現稱為「樹冠羞避」的神祕空隙。這或許能幫助樹木分享資源並保持健康。 1982 年3月一個溫暖的日子,生物學家法蘭西斯.「傑克」.帕茲(Francis “Jack” Putz)遊蕩到了一片茂密的海茄苳紅樹林(black mangrove)中,打算躲避一下午後的炎熱。剛在哥斯大黎加瓜納卡斯特國家公園(Guanacaste National Park)的田野裡工作數個小時,且吃完午餐的帕茲感到昏昏欲睡,於是他決定躺下來小睡片刻。 當他望向天空時,陣風攪動了他上方的紅樹林樹冠,使得相鄰樹木的樹枝相互糾纏,並折斷了最外圍的一些樹葉和枝條。帕茲注意到這...

科學家研究「恐怖地景」:腐爛動物屍體也是生態系重要一環
Jul. 12 2020

科學家研究「恐怖地景」:腐爛動物屍體也是生態系重要一環

2016年8月在挪威偏遠的哈當厄爾高原(Hardangervidda)上,一位公園巡守員發現323頭野生苔原馴鹿的屍體。牠們死於一場異常劇烈的雷擊。公園決定將屍體留在原處,讓塵歸塵土歸土。科學家們研究了這批屍體的分解過程以及對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影響。 這幾年科學家看著腫脹、飛滿蚊蠅的屍體逐漸變成乾燥的骸骨,在今年6月份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發表論文探討這種「恐怖地景」的產生,狼獾、金鵰和北極狐等頂級掠食者如何受益於這些腐肉。 根據歐洲法令,多數情況下動物屍體必須被處理掉,人們幾乎看不到動物的死亡和屍體的腐爛。

研究:1950年代以來 全球熱浪天數不斷增加
Jul. 09 2020

研究:1950年代以來 全球熱浪天數不斷增加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根據一份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的研究,自1950年代以來,全世界幾乎每個地方的熱浪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 該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熱浪加劇的程度不一,亞馬遜、巴西東北部、西亞(包括印度次大陸部分地區和中亞)和地中海的變化都比澳洲南部和亞洲北部的變化更快。唯一有人居住而熱浪沒什麼變化的地區是美國中部。 此外,過去70年間,熱浪的時間愈來愈長,全球各區域和整體的熱浪天數都明顯增加。 全球「累積熱量」上升中 唯一無增加的數據是熱浪的平均強度 該研究用稱為「累積熱量(或累積強度)」...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