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海洋威脅又加一 科學家發現新型態塑膠汙染物:焦油塑膠
Jun. 22 2022

海洋威脅又加一 科學家發現新型態塑膠汙染物:焦油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研究人員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中的特內里費島(Tenerife)海岸多次發現,波光粼粼的海水中藏著結塊、硬化的焦油,上面還點綴著微小的彩色塑膠碎片。 科學家很快地意識到,這種焦油和微塑膠的混合物和他們見過的任何其他塑膠汙染都不一樣。

保育也看外表? 新研究:「顏值」較低的魚種 滅絕風險較高
Jun. 22 2022

保育也看外表? 新研究:「顏值」較低的魚種 滅絕風險較高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俗話說「人帥真好、人醜吃草」,近期一份新研究則發現,較「醜」的魚,受到人為威脅而滅絕的風險較高。 《獨立報》(The Indepedent)報導,法國蒙彼利埃大學(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學者主持的研究發現,瀕臨滅絕的珊瑚礁魚類往往「美感分數」較低,這表示如果人類傾向關注「比較漂亮」的物種,在保育工作中可能會忽視美感分數較低者。

淨零碳排納「藍碳」 海保署展開碳匯評估調查及復育
Jun. 16 2022

淨零碳排納「藍碳」 海保署展開碳匯評估調查及復育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為因應氣候變遷,具備氣候調節功能的「藍碳」重要性日益升高,海保署近年針對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草床、紅樹林、鹽沼及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進行相關監測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全美首段「充電道路」將動工 邊開車邊充電不是夢
Jun. 14 2022

全美首段「充電道路」將動工 邊開車邊充電不是夢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全美第一段能為電動車無線充電的道路即將動工。雖然道路總長只有1.6公里,但如果計畫成功,這種充電方式可以幫助電動車在不增加額外電池的情況下,行駛更遠,並可能提升油車換電車的意願。這段位於密西根州的道路預計明2023年啟用。

氣候變遷正在侵蝕一種珍貴資源:睡眠
Jun. 06 2022

氣候變遷正在侵蝕一種珍貴資源:睡眠

就算只是比平常熱一點點,升高的夜晚溫度也會擾亂我們的睡眠。一則新的全世界級研究,加總了這些損失。 每個人都知道那種恐怖的感覺:悶熱的夜晚,就是暖了那麼一點,讓人輾轉反側,然後到了第二天,就感覺自己成了個慢吞吞、昏沉沉的空殼。 那種感覺不只是不愉快而已。多年的研究顯示,剝奪睡眠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讓情緒障礙變嚴重、減緩學習能力,還有許多許多──有龐大的個人、社會與經濟代價的問題。 現在有一項新研究,把睡眠喪失──再引申到跟睡眠相關的所有問題──和氣候變遷連結了起來。哥本哈根大學的學者發現,被氣候變遷推向愈來愈熱的夜晚溫度,正把上床時間往後推、睡醒的時間往前拉,代價就是我們珍貴的...

做海洋的守護大使 攜手保育海洋之肺
Jun. 02 2022
Sponsored

做海洋的守護大使 攜手保育海洋之肺

潛入海底世界,千姿百態、繽紛鮮豔的海洋生物令人大開眼界,各種魚、蝦、蟹類自在的穿梭在海藻叢林中,海藻林是絕大多數海洋生物棲息、覓食、避難的堡壘。而海藻之於地球還有著舉足輕重的必要存在,就是和森林一樣,能藉由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所需的氧氣,而且空氣淨化效能比陸地上的植物來得高,成為緩解地球暖化的一大屏障,因此不少科學家認為,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根據The Blue Carbon Initiative網站表示,全球83 %的碳循環是經由海洋進行,海洋不僅能調節大氣能量,也是碳捕捉與儲存的重要場域。而美國大氣及海洋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

棲地與人類高度重疊 金門「歐亞水獺」糞便檢出微塑膠
Jun. 01 2022

棲地與人類高度重疊 金門「歐亞水獺」糞便檢出微塑膠

整理:廖禹婷(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去年綠色和平發起「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微塑膠汙染」研究調查,相繼在臺灣水鹿和嘉明湖棲地發現微塑膠,5月26日再度公布在臺灣本島已經滅絕、金門獨有的「歐亞水獺」排遺及其生活水域發現微塑膠,微塑膠檢出率皆將近八成。 近來歐亞水獺遭路殺事故頻傳,學者也指出,塑膠垃圾大量出現在水獺棲地,除了裂解成更多微塑膠,也會阻塞水獺原本的行經水域路線,間接導致水獺必須改道、增加路殺可能性。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