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麝香貓,是否讓人馬上聯想到咖啡?其實,俗稱的「麝香貓咖啡」來自椰子貓(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取食咖啡果實後,排遺中經消化而產生特殊氣味的咖啡豆。椰子貓分布於印尼、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地區,與臺灣的麝香貓(Viverricula indica)是完全不同的物種。 麝香貓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雖然在台灣許多地區都有分佈紀錄,但受到棲地開發、遊蕩犬等威脅,加以牠生性警覺靈敏,少有機會能在野外見到牠的身影。也因此,麝香貓算是救傷單位的稀客,受傷後能被人發現並通報的機會不多,有幸被送到救傷單位的,傷勢也多半非常嚴重。野灣在2023上半年之前僅受理過4隻麝香貓病患,...
想見到老鷹,一定得去深山野地嗎?其實在台灣,中低海拔的淺山郊區,甚至都會公園,都有機會見到猛禽的身影!鳳頭蒼鷹就是都會地區數一數二常見的住戶,在行道樹、校園、公園這些人來人往的地方,都有鳳頭蒼鷹築巢、覓食、和活動的紀錄,是頗能適應都市環境的猛禽鄰居。 野灣目前收治過的猛禽中,鳳頭蒼鷹是相對較常出現的病患,可能因為牠活動的範圍與人類多有重疊,因此常見遭到車輛撞擊或誤撞窗戶的狀況;不過也可能正是因為牠在淺山和都市環境中生活的特性,讓傷病個體有更高機率被人發現,進而有機會被通報、送到救傷單位醫治。 鳳頭蒼鷹和野灣,有著特別的緣分。 野灣醫院在2020年開幕營運不久後,便接到民眾通報...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那滈報導 「國光石化開發案」12年前撤離彰化海岸,當地沿海溼地的發展爭議卻延續至今。9月21日彰化縣政府召開座談會,與民間團體和近百名農漁民達成共識,將要求彰濱工業區以南至濁水溪口設為國家級重要溼地,並不得設置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施;同時落實《溼地保育法》21條,保護農漁民生計。
臺灣黑熊作為家喻戶曉的野生動物,以政府機關吉祥物的形象出現在生活周遭,但近期卻越來越頻繁地佔據報紙新聞版面。2019年7月27日,臺東廣原村發現一隻失恃的幼年臺灣黑熊,有了2018年南安小熊的經驗,林業署 (當時仍為林務局) 立刻啟動了救援流程,並將小黑熊留在原地照顧,希望母熊可以帶走小熊,但母熊最終並未出現,廣原小熊照養計畫因此誕生。 為了讓廣原小熊能夠順利健康長大,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林業署會同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小熊的照養計畫,從食物、營養、傳染病、健康控管到野放訓練一應俱全,同時,臺東利稻村也捕獲了一隻偷吃雞的小黑熊(利稻小熊) 。兩隻幼熊一前一後的報到,為了尋找無人為干擾的照養場地,一時...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臺灣蔬果經常透過特定光線頻譜照明,以求快速成長,但過量且溢散的光線,對生態有負面影響。臺灣暗空協會與彰化二林果農合作實驗顯示,加裝燈罩能夠有效集中光源,原本要開兩個月照明的火龍果,可能只需照光40天。協會9月26日與立委陳椒華舉行記者會,要求農業部輔導農民加裝燈罩,並仿無毒蔬果新增「無光害認證」蔬果標籤,供消費者支持選購。
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新北市八里沙灘7日才發生糙齒海豚擱淺不治,9月22日下午又在八里紅海灘發現一隻活體擱淺鯨豚,海保救援網(MARN)接獲通報後旋即啟動救援,經影像與現場檢視,確認個體為一隻小抹香鯨,並於當晚後送至基隆海之生鯨豚復健站,檢傷後發現小抹香鯨的肺臟已嚴重病變,難以執行野放,並於25日凌晨呼吸漸弱死亡。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 歐洲議會9月13日通過新規,將逐步提高歐盟機場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的占比以落實航空業減碳,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70%。新規待歐盟理事會批准後,預計於2024年1月1日生效。 鑑於市場上對航班碳足跡的計算標準不一,歐盟也宣布2025年起推出航空碳排標章,標示每位乘客的飛行碳足跡以及每公里航程排碳量,以助旅客選擇永續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