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遊客爆量影響當地生態,2024年底監察院批評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鵬管處)長期消極不作為,幾年來遲遲未能完成兼顧觀光發展及生態保育之遊憩承載量評估調查。鵬管處終在今(2025)年5月完成相關報告,建議每日承載量最多1.2萬人;海洋委員會則擔心1.2萬人太多,超出當地污水可處理量,繼而衝擊珊瑚礁生態。 鵬管處處長王玟傑在地方座談會上透露,正擬研增設AI人流攝影機,以更精準計算景點人數;下年度會建立導覽員制度,培訓新增設陸域課程,希望分流潮間帶、水域的遊客人數往陸域遊憩。
電動車電池所使用的鈷、鎳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印尼,兩國的礦產長久以來涉及破壞森林、污染水源、人權等爭議。最新報告指出,磷酸鐵鋰(LFP)電池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鋰鎳錳鈷電池(NMC)需求下降。森林保育團體認為,鎳、鈷的需求降低,對森林來說是正面消息。
澳洲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的實驗室內,靜置著一排排充滿液態氮的儲槽,裡面存放來自大堡礁的珊瑚細胞。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冷凍珊瑚庫,牠們凍結於時間長河,宛若「諾亞方舟」,靜候甦醒的契機。 去(2024)年底,科學家首度成功以冷凍的珊瑚精子讓新鮮的卵子受精,培育出珊瑚寶寶。新一代的珊瑚已重回大堡礁,目前生長狀況良好。
為了挽救瀕危的隆頭鸚哥魚和龍王鯛,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2014年7月終於將這2種最大的珊瑚礁魚類列入台灣野生動物類第2級保育類名錄。經過10年的保護,到了2024年發現隆頭鸚哥魚的族群數量變多了,原本在台灣各海域僅記錄不到30尾,如今在蘭嶼、綠島、墾丁都出現體長不到60公分的多尾個體,偶爾連同成熟大個體都有十多尾群游的情形被潛水者目擊。2024年8月在調查東沙棘冠海星大爆發,並且和志工們忙著幫棘冠海星注射醋酸時,在東沙外環礁西南海域目擊大約80-90尾(圖1),體長小於60公分的個體,其中只有1尾達1公尺長的成熟個體,以數量來說,這是我這輩子首次目擊到如此壯觀群游的隆頭鸚哥魚群,令人十分振奮...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面臨棘冠海星大爆發,臺灣珊瑚礁學會及國家公園署海管處去(2024)年組織團隊,移除近1.4萬隻棘冠海星。今(2025)年團隊再度出發,1個月內已移除近3.4萬隻。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稱,海星所過之處猶如海底森林大火,健康的石珊瑚會被啃光,影響珊瑚魚及其他生物棲息,造成生態浩劫,再不加大力度管理,估計該地兩年內珊瑚礁就會被這些「海中蝗蟲」啃光,建議行政院召集跨部門小組應對,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科學研究及移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