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總編輯的話

共 122 筆相關資料

城市的永續關鍵
環境與保育|
Oct. 02 2017

城市的永續關鍵

1950 年代,全球人口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居住在城市,如今已經成長到二分之一強。預估到了2050 年,將有三分之二的人類居住在城市裡。

戒不掉的癮
科學與新知|
Sep. 01 2017

戒不掉的癮

反毒教育宣導的標語在臺灣隨處可見,包括校園、社區與政府機關的布告欄,但藥物濫用的問題從來沒有根絕,各種新興毒品甚至以不同的形態與包裝入侵校園。

帶我去月球
科學與新知|
Aug. 01 2017

帶我去月球

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9月12日萊斯大學演說中宣稱:「我們選擇到月球去。我們選擇在十年間登陸月球並且做其他事情,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容易,而是因為這些事很難。」即使五十多年後再聽這段慷慨激昂的演說,即使對非美國人來說,也很難不為之動容。

悼念一位真正的探險家
探索與冒險|
Jul. 03 2017

悼念一位真正的探險家

6 月10 日一早,正打算騎自行車上山,忽然想到齊柏林。我對想像中的他說:「你這個大塊頭,還不趕緊多運動運動,學學那誰,要活得久一點。」 那源自我最後一次見到齊柏林的情形。大約兩個月前,我騎著自行車,路上忽然聽見有人叫我名字。是齊柏林。 他把車停在路邊,下來和我說話。「哇塞,你這是公路車啊,很酷哇。」我說:「酷什麼,剛剛才摔了一跤,你看,還流著血。」我指著我的膝蓋和小腿那片傷。他關切地問了情況,接著一直為去年沒有辦法參加我父親的告別式而不停地道歉。我們在路邊聊了起來,提到他想把電影和書帶進大陸市場碰上的一些困難。最後他拿出手機說:「我們應該拍一張。」我欣然同意,兩人就在大馬路上拍了...

誠實與誠信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17

誠實與誠信

人人都會說謊。科學家最近的研究告訴我們,說謊不僅是人的天性,而且學習說謊是人類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 但這意味著什麼?難道我們應該對謊言坦然以對,漠然視之嗎?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又會對謊言憤怒,對欺騙傷心呢?如果大家都會說謊,難道我們所有人與公然欺騙大眾,背信忘義的政治人物、企業團體等只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別嗎? 或許我們應該先檢視一下「說謊」這個概念。嚴格說起來,說謊作為一項罪惡源自西方。《聖經》說:「說謊言的,你必滅絕;好流人血弄詭詐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聖經》中對說謊嚴加撻伐的文字,共有六十多處。這些語意明確的文字,形塑了西方主流的價值觀,讓說謊成為嚴重的道德瑕疵。而「誠實」...

天才百百種
科學與新知|
May. 01 2017

天才百百種

誰是天才?這個問題數世紀以來一直讓人為之著迷――也讓我們在製作本期的封面故事時感到困惑。 我們先這麼說:愛因斯坦是個天才,他的面孔(還有髮型!)在國際間其實就是天才的象徵,而他也是個備受尊崇的知識泰斗。但我們在撰寫本文時打算超越個別天才的格局,進而探索天才的本質。為何有些人就是比我們其他人聰明許多,或更有創造力?那些人是誰? 那才是麻煩的開始。我們的編輯首先收集一些肖像,並為過往的天才(因為很難認定當今世人誰真正是天才)建立一個肖像庫,結果發現一個明顯且令人不安的一致性。在科學和藝術領域、政治和文學領域,以及哲學和工業領域,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通常都是白人男性,且清一色出身自歐洲。 ...

當國家地理瘋媽祖
歷史與文化|
Apr. 03 2017

當國家地理瘋媽祖

在國家地理攝影大師的眼光下呈現的媽祖信仰會是什麼樣子?兩年前我和為《國家地理》雜誌拍照超過30年的攝影師麥可.山下談起這個想法,兩人都十分興奮。 麥可.山下曾經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馬可.波羅、鄭和等耗費數年、壯闊如史詩的大型報導,最擅長掌握人文歷史的主題。當時他正在拍攝福建土樓,跑遍閩北閩南,過去也曾經到過湄洲,觀察到媽祖信仰的興盛,主動提起這個構想。我說,如今媽祖信仰真正的中心在臺灣,他應該來臺灣拍攝媽祖遶境,感受一下臺灣信徒瘋媽祖的盛況。 就這樣,從前年開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邀請麥可.山下數度來臺,走訪了臺澎沿海地區,並全程參與了去年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

與科學站在一起
科學與新知|
Mar. 01 2017

與科學站在一起

科學家證實,繼2014和2015年後,2016年已連續第三年打破高溫紀錄,成為有全球氣候資料以來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統計,自1880年代以來,在氣溫最高的17個年分中,2000年後就占了其中16個。 儘管這些數據如此驚人,不承認氣候變遷的存在、不相信政府與民間應該改變既有生產與消費方式的力量卻出奇地強大,包括擁有巨大權力和影響力的政治與民間團體,竟可以悍然無視鐵證如山的科學事實,導致讓地球免於危機的努力不斷地被削弱。 《國家地理》雜誌一百多年來一直以推動與普及科學知識為己任,但今天我們推動這個使命的需要恐怕從來不曾如此迫切。因此,過去三年來,我們的雜誌刊登了超過30篇...

女性的奮鬥
歷史與文化|
Feb. 01 2017

女性的奮鬥

由於女性壽命一般高於男性,喪偶的女性人數也往往高出男性甚多。以臺灣為例,65歲以上的女性喪偶比例高達四成以上。相對而言,在今日華人地區的喪偶婦女受到的社會壓力已經較輕。在某些地方,失去丈夫的女性受到文化、社會與法律的約束,往往終生無法脫離,有時被逐出人群,財產、土地甚至子女都會被剝奪。 攝影師艾米.滕辛在普立茲危機報導中心的經費支持下,自2005年開始記錄了一系列關於喪偶婦女的掙扎。為了這期雜誌,艾米與作者辛西亞.戈尼再度回到印度,以及烏干達、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繼續這個系列的報導。 她們是為了去了解,這些社會如何「將各種不堪的標籤強加於喪夫女性身上」,但同時也發現許多堅毅的女性,...

性別的背後
科學與新知|
Jan. 02 2017

性別的背後

在這期雜誌即將付梓之際,臺灣立法院剛剛通過民法修正案的初審,向非異性戀的婚姻平權邁進了一步。在此同時,婚姻平權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在街頭和各種傳播平臺上集結力量,相互衝撞。對於性別的討論似乎從來不曾這樣廣泛地展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從這些討論當中,有多少是基於科學事實的議題,有多少是基於各自的價值與立場來指責反對的一方甚至妖魔化?大家不妨看看自己的臉書塗鴉牆,評斷在這場對話中我們對性別的理解有了多少增長。 在這時候,我們以整期雜誌的篇幅來報導性別革命的議題,應該正當其時。 這期雜誌中,我們呈現的是「性別」這個概念在近年來發展的急速與根本的演變。生物科學與...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