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46 筆相關資料
活到幾歲不是重點。現在,真正重要的是健康餘命。 撰文:迪娜.范恩.馬隆 繪圖:AITCH 現代人比以前的人更長壽,可是,活得久一定是好事嗎?現在反而有更多人是在身心狀態不佳、可能連日常起居都難以自理的狀況下度過更多時間,有時超過十年。為了確保我們能夠盡情地享受人生,生物學家和長壽研究者日益關注該如何延長我們不受病痛纏身、行動自如的歲月。 這個概念的正式名稱叫做健康餘命,雖然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醫學期刊提出,卻直到近年才漸漸受到醫師和患者接納,而它的定義也已經擴大,強調在某些健康狀況可能會對日常活動構成嚴重阻礙的晚年階段,應該設法增加高品質生活的時光。研究老...
戒酒一個月的影響比你所想的更使人警醒。 撰文:瑞秋.費爾班克 每年,世界各地都有數百萬人誓言要在1月的時候戒酒一個月,也就是現在很多人所說的「無酒精1月」。這項傳統在十多年前從英國開始,到2024年,已有超過兩成的美國人參與。還有一些人則是加入類似的活動,叫做「清醒10月」,在接近年底時暫時遠離酒精。 這種為期一個月的挑戰可能很有吸引力,因為它代表了一種不同的新年新希望:愛喝酒的人可以嘗試一下清醒的感覺,而不用承諾徹底改變生活方式。他們可以隨後再來認真考慮是否應該戒酒或少喝點酒。 明擺著的事實是,研究清楚顯示減少酒精總攝取量有很多好處。根據世界衛生組...
麥克.羅伊岑醫學博士,是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首席健康官,同時也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克.克魯潘醫學博士,是電視節目《奧茲醫生秀》的首席醫師。兩位醫師長期以來都認為良好的健康與良好的飲食有關。他們的新書《何時吃何物》(暫譯,原文書名為What to Eat When)中提到,新興的科學證實了「要維持良好的體重、預防和治癒某些疾病,以及過一個快樂長壽且有活力的生活,何時進食和吃什麼一樣重要。」 在《何時吃何物》於去年12 月底出版之前,兩位醫師作家接受了《國家地理》的訪問。 跟我們談談你們的飲食法背後的科學。 我們對自己的生物時鐘都很熟悉,這種晝夜節律在特定時間傳送化學訊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