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07 筆相關資料
擁有傳奇過往的著名鹿群在北極面臨新的未來。 撰文:約書亞.杭特 JOSHUA HUNT 攝影:凱蒂.奧林斯基 KATIE ORLINSKY 在清晨的陽光下,數千隻馴鹿艱難跋涉,穿越加拿大西北部冰封的偏遠之地。鹿群比肩接踵緩慢行進,隨著溫暖的吐息與寒冷的空氣碰撞,牠們的身軀幾乎隱沒在陣陣霧氣之下。鹿角築成的森林似乎在霧中起舞。遠遠望去,遷徙中的鹿群如同一道綿長且蜿蜒的棕色條紋,塗抹在如畫布般的北極雪白大地上。 遠處有四名因紐維亞盧克牧民,他們駕駛雪地摩托車、攜帶步槍並時刻監督著。他們十分警覺,能夠敏感辨別出鹿蹄落在冰封大地上的節奏,而在這個寒冷的早晨,他們...
紅木蟻是森林中的無名英雄,或許也是最了不起的社會推手。 撰文:艾瑞克.奧特 ERIC ALT 攝影:英戈.阿恩特 INGO ARNDT 野生動物攝影師英戈.阿恩特小時候住在德國。將近50年前,有一次阿恩特與父親在家附近的森林裡探索時,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巨大的蟻塚。當時他們正在賞鳥,在一片濃密的樹林裡轉了個彎,一座1.5公尺高的土丘赫然出現在眼前,像個朝天聳立的巨大石筍。蟻塚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雲杉針葉,以及成群結隊的細小紅色螞蟻。 阿恩特想要更靠近觀察,但有一股奇特的氣味阻止了他。空氣濃稠又刺鼻,像醋一樣刺痛著鼻腔。他說:「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個氣味。」 ...
為了拯救一群動物而撲殺另一群動物,需要付出多少勇氣與代價?紐西蘭為了保護原生鳥類,正在積極根除入侵捕食者,希望在2050年達成零捕食者的目標。 撰文:甘迺迪.沃恩 KENNEDY WARNE 攝影:羅賓.哈蒙德 ROBIN HAMMOND 小小徑陡峭又雜草叢生,還因為下雨變得溼滑難行。我必須抓住樹幹和枝葉,才不會從山坡滑下去。當時是春天,在紐西蘭北部的這個森林保護區,雛鳥正在孵化。我和朋友加入志工服務,協助保護牠們不受入侵捕食者的危害,連行李都是為了這個打包的,裡面裝了一袋袋散發柑橘香味的老鼠毒餌。 但我們的目標根本不是老鼠,而是白鼬,這種1870年代引...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冒險前往世界各個角落,拍攝了今年最動人的影像。本篇精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還有影像背後的故事。 撰文:葛羅莉亞.劉 GLORIA LIU 地球上現在僅存兩隻北方白犀牛,都是母犀牛,在肯亞的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內受武裝警衛全天候守護。由於犀牛角是許多人覬覦的雕刻材料以及療效未經證實的藥材,這個白犀牛亞種遭到盜獵,已處於功能性滅絕的狀態,不過現在出現了很有希望的解決辦法。 今年1月,跨國計畫「生物救援」的科學家宣布,他們首度透過體外人工受精技術,把一個南方白犀牛胚胎植入另一隻代孕南方白犀牛體內,並成功懷孕。(由於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保育努力,曾經...
消失了100年後,野生紅鶴重返美國佛羅里達州。 攝影:喬.沙托瑞 從20世紀初,佛羅里達州的代表性鳥類基本上就已經消失了,這是因為羽毛裝飾的奢華帽子風靡一時,讓獵人鎖定原生紅鶴族群為獵捕目標。 儘管1930年代邁阿密曾經重新引入一個族群,而且加勒比海的暴風雨偶爾會把野生紅鶴帶到美國某些地區,但這些鳥都沒有真正留下──直到去年的伊達利亞颶風把大約100隻意外的訪客吹到佛羅里達,事情才有所改變。這些新訪客中有五隻帶有腳環,顯示牠們來自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 數十年來,猶加敦半島和加勒比地區各地對保育的努力,已經讓許多大型群體恢復,也促進了美洲紅鶴的野生族群...
不論人們把亞河豚視為會變化身形的精怪還是令漁民頭痛的傢伙,這種動物都是亞馬遜河及其支流的霸主。然而隨著這片流域的變遷,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也面臨難以預料的未來。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撰文:喬丹.薩拉馬 JORDAN SALAMA 生活在亞馬遜流域河畔的提庫那族原住民,道出關於淡水豚的故事。 這些淡水生物是調皮的水域守護靈,能夠化身為人形,用大禮帽遮掩噴氣孔,誘惑女子前往牠們的水下城市;也經常靠近河岸,游到被單寧染色的淺水域,然後從漁民的網子中偷魚。 六種淡水豚當中只有兩種分布在亞洲之外的地區,這兩種淡水豚都是南美...
臺灣多了3種鯊魚或將禁捕!農業部於3月6日預告修正「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將增列我國沿近海域禁止捕撈污斑白眼鮫、平滑白眼鮫及蝠鱝科所有種,並與現行規定禁捕的大白鯊、象鮫、巨口鯊統稱為軟骨魚類。
2024年秋天全球最知名的動物,莫過於一隻僅2個月大,黑褐、濕亮的「彈跳豬」(Moo Deng)。這隻住在泰國綠山動物園(Khao Kheow Open Zoo)的侏儒河馬寶寶,總是瞪著大眼張開嘴巴,激動表情成為熱門迷因,被暱稱為「豬血湯」、「憤怒的爌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