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C4水稻計畫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從小對農村和農作物就有濃厚的感情。踏上研究之路後,她以水稻為一生懸命的研究主題。處處用心、事事認真的余淑美在水稻的基因研究成就斐然,獲邀參與蓋茲基金會資助的「國際 C4 水稻計畫」長達十年之久,致力於打造抗逆境、高產量的超完美水稻品種,解決越來越急迫的全球糧荒,也讓臺灣的水稻基因研究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
癌症免疫治療 從 1982 年開始,癌症一直是我國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將近5萬人死於癌症,高達總死亡人口百分之二十八。癌症如果早期發現,大多能夠有效治療、恢復,當癌症進入晚期、開始轉移之後,可就凶多吉少。好消息是,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陶秘華研究員指出,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進步,可增加癌症晚期病患的治癒率,跟著「研之有物」 一起來了解!
以塑膠膜包裹的冠狀病毒罹難者顯示出許多人不想讓大眾見到的事物。 攝影記者約書亞.伊爾萬迪(Joshua Irwandi)跟隨印尼的醫院工作人員,拍下了一張令人震驚的照片,那是一具被塑膠膜包裹的COVID-19罹難者遺體,他同時也確保這張照片沒有洩漏可供辨識的特徵,甚至是性別。 這張照片是為《國家地理》拍攝的,做為國家地理學會獎助計畫的一部分,它在這個擁有2.7億人口的國家引起了共鳴。印尼之前在應對這場全球大流行的速度十分緩慢,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又稱「佐科威」〔Jokowi〕)在3月還宣揚一種未經證實的草藥療法。大眾對伊爾萬迪這張照片的反應使冠狀病毒帶來的痛...
歐洲發現了有7000年歷史的近東野貓遺骸,為貓的演化故事再添波折。 約在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民從肥沃月灣(Fertile Crescent)出發,帶著他們新近馴養的動物如山羊、綿羊、牛和狗一起走。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有一種偷偷摸摸的小動物,也就是近東野貓(Near Eastern wildcat),也搭了順風車、跟他們一起上路了。 當這些人類移民約在6000年前抵達波蘭、開始把森林變成開闊的田野與農地時,齧齒動物與野貓──我們家貓的祖先──立刻就安頓了下來。這是一項新研究的結論,而這項研究在早期農業聚落附近的四個洞穴中,發現了已知第一具近東野貓的遺骨。 「這實在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