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簡稱EHT陣列)聯合觀測,於2018年4月再次觀測了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該研究在1月18日公布,將2018年觀測結果與2017年相比,驗證黑洞光環與2017年所觀測的大小相同,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也證明黑洞暗影持續存在。這一成果於18日刊登在《天文與天文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國際期刊上(Akiyama, K., et al. 2024)。而中研院天文所也舉辦了一場「探索虛空 -- M87 黑洞一年演化之謎」的公開科普演講,告訴大家M87黑洞的最新研究發表。&n...
天文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探測到一顆棕矮星,名為W1935,距離我們47光年,它發出甲烷紅外線輻射,這可能是由於其高層大氣中的能量所造成,而產生這種輻射的高層大氣加熱與極光有關。 地球上,極光是太陽吹向太空的高能粒子被地球磁場捕獲後產生,它們沿著地球兩極附近的磁場線進入大氣層與氣體分子碰撞,產生絢麗、舞動的光幕。木星和土星也有類似極光的過程,除了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也會從附近的活躍衛星如木衛一(Io)和土衛二(Enceladus)獲得。天文學家表示對於像W1935這樣孤立的棕矮星來說,缺乏恆星風來促進極光過程,並解釋高層大氣中甲烷排放所需的額外能量是一個謎。因此研究團隊利用韋伯觀測了12...
太陽系外一顆類似彗星的行星,其巨大的「彗尾」其實是正在流失的大氣層,這引起了天文學家的興趣,名為WASP-69b的系外行星距離地球160光年,是一顆炎熱、蓬鬆的氣態巨行星,以3.9個地球日的速度圍繞其母恆星公轉。2018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這顆可能有著類似彗尾的系外行星,實際上是從這顆行星的大氣層中洩漏出來的,也因此這顆行星一戰成名。 這條「尾巴」被認為只是氦粒子的微小痕跡,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話,現在估計至少有56萬公里長——它的大氣層正在被來自它母恆星的穩定恆星風吹走了。最新的觀測結果顯示,該行星的大氣層質量正以每秒20萬噸的速度脫離這顆行星,形成一條前所未有的膨脹...
整理:吳奇諺(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美麗的新竹油菊開花,讓珍稀及受脅植物有機會脫離瀕危行列。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與林業試驗所合作,自2021年起推動竹、苗沿海淺山丘陵受威脅植物保育與復育工作。近兩年來,部分珍稀植物成功產有次世代的種原後,即與在地非政府組織與教育機構合作,推廣異地備份種植。去(2023)年秋天,合作團體土地上的新竹油菊開得特別亮眼,展現珍稀植物保育與推廣的初步成果,也鼓舞著團隊持續推動的信心。
遊隼任務一號(Peregrine Mission 1)於1月8日由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新型火神運載火箭(Vulcan Centaur)部署到太空後不久,太空船的推進系統出現了嚴重異常,該公司表示儘管他們能夠成功地重新定位太空船並為電池充電,但很明顯正在失去推進劑,這將使遊隼號(Peregrine)無法按計劃進行月球之旅,因而無法成為第一艘登陸月球的私人太空船。目前該團隊正在努力穩定造成的損失,Astrobotic公司總部今天在X(以前稱為Twitter)上的更新中寫道:「我們正在評估目前可行的替代任務方案」。
踏上月球後,人類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火星,對是否能快速、長距離的太空旅行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美國航太總署(NASA)宣布,又一次成功測試了一種創新的火箭發動機,其推力足以讓我們到達火星。 在阿拉巴馬州的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對原型旋轉引爆火箭引擎(RDRE)進行測試,創造了這項技術的新紀錄,在251秒內達到了25810牛頓(5800磅)的推力。這超過了2022年火箭發動機在近一分鐘內產生的17800牛頓推力。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44000牛頓級火箭引擎,以改進傳統的液體火箭引擎。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負責RDRE項目的設備工程師湯瑪士.提斯里(Thomas Teasley)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