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李孟珊 編輯/黃詩茹 攝影/黃詩茹 「當時年輕嘛,既然委託我做半年的調查,就帶著一個助理,拿著鑽土器往甘蔗田裡鑽」。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談起「南科考古」的原點,是那一望無際的甘蔗田,比人還高的蔗田裡,不見天日,鼠蛇走竄。 當時他還不知道,後來會發現82處考古遺跡,並搶救其中34處;他也不知道腳下七米,正埋著珍貴的史前文化;他更不知道,為期半年的調查,會變成十五年的漫長田野。如今,研究室裡的考古報告堆疊得比他還高,譜寫成規模空前的南科考古二十五載。
臺灣人的冥界想像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林美容,透過田野調查採集到許多「魔神仔」傳說故事與「鬼故事」。魔神仔,與人類早期的叢林生活經驗有關;而鬼故事,可看出臺灣人對待生死的細膩情感。
義大利與臺灣的長照議題 老年,是我們所有人的未來式。在臺灣,也是愈來愈多人的現在進行式。當新聞不時出現疲憊照顧者、又窮又孤單的下流老人、非法安養院,老後可以依靠誰?我們準備好面對老年的旅程了嗎?過去臺灣大多與日、韓等東亞國家做參照,「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歐美研究所柯瓊芳研究員,她發現,義大利和我們有高度相似性,透過既義式又臺味的對照,提供老齡照護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