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為何要進香遶境? 香火裊裊中,10萬信徒、九天八夜徒步,無論男女老少、貧富階級,點燃一炷炷香,與神明對話,直達天聽。臺灣的媽祖進香遶境超過百年歷史,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進香遶境有何意涵?香火又象徵什麼意義?為何年年吸引10萬信眾徒步百萬公里?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張珣研究員,她認為香蘊含許多價值與象徵,而民間信仰如同「時空膠囊」,將無數歷史、文化、政治痕跡保存下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環境破壞正加劇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行為,而這種性別剝削又回過頭弱化了因應環境危機的能力。 許多復育劣化環境和適應氣候危機的工作事倍功半,尤其是在較貧窮的國家,因為沒有考慮到性別不平等以及對婦女和女童的影響。 行動人士呼籲政府和相關機構注意,氣候和生態戰略要收效,必須重視對女性的衝擊。 IUCN花了兩年時間完成截至目前為止規模最大、最全面性的研究,參考1000多個研究來源。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凱特.奧倫(Cate Owren)說:「我們發現性別暴力(gender-based violence)無處不在,且有充分證據顯示氣...
「新年」是一整年最重要的節慶。從清末至今,臺灣歷經不同政權,從一個年演變成兩個新年,新舊文化交錯嫁接地存在。在日治政權壓力下,選擇迎新曆年或舊曆年,也成為當時臺灣人的難題與文化抵抗策略。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臺灣歷史所研究員林玉茹,以 4 名臺灣仕紳為本,從他們的日記一起來回顧,過去的臺灣人都過哪個年?又是怎麼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