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國家地理》雜誌網站上讀過〈魅影大貓〉後就開始對神祕又美麗的大貓感到好奇。以往在電視上只能見到白天時獅子在樹下乘涼或追捕獵物的畫面,而這期報導刊登的影像雖是黑白照片,卻是我見過最栩栩如生的獅子,文字報導也對牠們的社會行為描繪出完整的輪廓,讓我開始為牠們的處境擔憂。曾經的萬獸之王現在卻淪為許多非洲國家經濟利益的犧牲者,有一天甚至可能步向絕種。不要以為這只是遠在非洲的情況,台灣雲豹、最近常被討論的石虎、櫻花鉤吻鮭,原生種梅花鹿,都是如此一點一點地換成財富,落得最後大概只能活躍在書上的圖畫中。報導中有句話說得很好:「保育要從在地開始。」在台灣,保育的觀念要灌輸給普羅大眾,而不是只有研究人員、生...
占地僅三公頃,位於新竹市中心的新竹動物園,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原址現存動物園。經歷了日治時代、二次世界大戰,走過83 個年頭,多變的世事全都刻寫在這處城市綠島的建築與大樹之中。仿德國漢堡哈根貝克動物園大門所建的大象與獅子門柱,如今已經是珍貴的文物資產。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於1936 年正式開放,園內設有展示小動物的園區,這就是新竹動物園的濫觴。在民生經濟穩定發展的1960-70 年代,民間興起了捐贈動物的風潮,此處也成為新竹最熱門的遊憩景點。1971 年,「新竹縣新竹市立動物園」正式成立為獨立機關,往後20 年是新竹動物園最熱鬧的時候,甚至創過單日兩萬人入園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