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標籤
共 24 筆相關資料
採訪撰文/張容瑱 美術設計/林洵安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農委會特生中心11月16日表示,根據「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團隊分析,2014年至2019年期間度冬水鳥族群有13種水鳥數量明顯減少。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水鳥減少的原因,可能和各類型溼地的面積縮減和棲地品質劣化有關,將再執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未來計畫研擬跨國監測指標。
研究人員在賓州進行鳥類繫放工作的時候,發現了一隻不尋常的玫胸白翅斑雀。
希望這幅影像能喚起大眾關注美國每年被家貓殺死的二十多億隻鳥類與其他動物。
鳥,不只承載了人類對自由的幻想與渴望,同時也是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因為鳥類食性多樣,有捕捉其他動物為食的猛禽,也有只吃花蜜種子、仙氣翩翩的嬌小鳴禽;鳥類的分布範圍擴及全球,即使是最寒冷的南極洲、北極圈,都有鳥類的蹤影。無論城市、鄉村,都能看到已經適應人類影響的鳥類,時時提醒著我們大自然的存在,以及我們對牠們生存環境的影響。一旦環境劣化,鳥類或是生病、飢餓、離開、甚至死亡,不管是親身經歷或經由媒體的傳播,每一幕畫面都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但目前尚未確定吃「人類食物」對於都市型鳥類絕對有害。
這些是自然界中 最「暴力」或「憤怒」的鳥嗎?快來看看名單上有誰吧!
這具保存在琥珀內的化石後腿擁有前所未見的足部特徵,跟從古到今任何鳥類都不相像。
科學家首次在歐洲、美國與澳洲以外的地區證實「奢華效應」(luxury effect)。
這是科學上首次確認這種貪吃的掠食者會不時吃掉陸棲鳥類。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