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95 筆相關資料
英國衛報報導,多年前荷蘭少年博楊.斯雷特(Boyan Slat)所發想設計的「海洋吸塵器」近日終於成功開始蒐集垃圾了。這個600公尺長的巨大漂浮裝置,主要目的是清理面積等同三個法國的太平洋大垃圾帶。 斯雷特在推特上發表一張海洋吸塵器蒐集垃圾的照片並表示:「我們的海洋清理系統總算開始蒐集塑膠垃圾了,有1噸重的幽靈漁網和塑膠微粒!還有,是誰的輪胎掉在這裡?」
全球最具權威的氣候科學社群25日發布《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科學家警告,最糟的情境下,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一公尺,而全球各地較小型的冰川,會有八成消失融入海中,強颱等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機率增加。學者提醒,面對氣候危機對人居環境的衝擊,無法再仰賴傳統的工程做法,人們如何「調適」、提高「韌性」,都需要仰賴教育調整新思維。
微塑膠影響自然界的證據越來越多了。一份發表在《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期刊的新研究顯示,蚯蚓難以在含有微塑膠的土壤中正常生長和活動。
研究發現,塑膠汙染自1945年以來呈指數成長,已開始沉積在化石紀錄中。 科學家們認為塑膠層可以用來標記「人類世」的開始,即人類活動在地球上居優勢地位的新地質時代。他們說,在青銅和鐵器時代之後,現代可能被稱為塑膠時代。 英國衛報報導,這項研究首次詳細分析了沉積物中塑膠汙染的增加。科學家們檢視了加州沿海地區自1834年至今每年的沉積物,發現這些沉積層中的塑膠恰好反映了過去70年來塑膠生產大幅增長的狀況。
「種樹救地球」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似乎是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氣候行動。不久之前,有科學團隊找出全世界可以種下多達1兆棵樹的合適地點,如此大規模的種樹可以吸收大約全球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本月稍早,衣索比亞政府則宣布了該國達成一項新的世界紀錄:數千名志願者在一天內種了3.53億棵樹。
一塊塊像石頭與鵝卵石的圓形灰色塑膠就這樣公開地隱身於英國南部的海灘上。 在英國西南沿岸的許多沙質海灣上,淨灘者會發現各式各樣的石頭,從很小的卵石到沉重的石塊,都散落在岸上零碎的漂浮物之間。它們是外表毫不起眼的一群;由深深淺淺的灰色構成,間或參雜他色捲曲條紋,它們表面平滑而邊角圓潤。 不過只要一把它們撿起來觸摸,很快就會發現在這些看似無趣的石頭裡,有些根本就不是石頭。 它們是焦化塑膠(pyroplastic)──是最近受到報導的一種因燃燒而變化的塑膠汙染物類型。就算是地質學家也常常被它們的外表混淆,對最近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