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95 筆相關資料
生物炭是一種通過特殊化學工藝製成的木炭,看起來不起眼,像烤肉剩下的餘炭。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生物炭可以將碳固定在地下數百年、促進植物生長、提供永續熱源,甚至可以減少乳牛的甲烷排放。
使用再生能源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並非沒有缺點。從太陽能到風力發電,快跟「101氣候教室」一同來探索這種世界上使用率增長最快的能源類別吧!
由於氣候變遷的速度超過了大多數農作物的適應能力,世界各地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祕魯安地斯山脈上有座博物館,保存著每天數百萬人食用的重要糧食──馬鈴薯。 博物館的農藝學家持續搜集農民的祖傳知識,找出馬鈴薯中有助度過乾旱、洪災和寒凍的基因。
信不信由你,濾食性的巨型尾海鞘是脊椎動物的遠親。牠們用身體周圍一層黏液球囊過濾食物,但這種濾食機制也會困住許多微塑膠顆粒。
上升的 CO2濃度和一個暖化的地球代表植物會長得更大,也有更長的時間把陸地吸乾。這對人類的水源供應而言是個壞消息。 在本世紀結束前,植物可能會消耗掉更多的水,讓住在北美、歐洲和中亞的人們能使用的水變少──就算下雨和降雪增加也一樣,一份11月初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這樣描述。 植物是水循環的主要調節者,影響60%從陸地流往大氣的水分。現在有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是如何經由好幾個途徑改變著這個重要的循環。 「植物就像是大氣的吸管,控制著水如何從陸地流向大氣。」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氣...
隨著火葬日益普遍,世界各地的民眾都在尋找更環保的人生終點選擇。 根據美國國家禮儀師協會(National Fune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的資料,過去四年來,火葬已經超越土葬,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安葬選擇。同時,有多家公司不斷想出各種可以用摯愛之人的骨灰做成的創意物品,像是壓進黑膠唱片(vinyl record )、做成人工魚礁,或是壓製成鑽石。 火化以及這些紀念死者的創意方式,通常都被行銷包裝成比防腐後再放進棺材土葬更環保的選擇。對環境的關心加上經濟層面的考量,可能也讓其中的某些選項變得較受歡迎。 「對某些人[而言],我敢打賭這是部分原因。」西雅圖...
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中心(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WHOI)發表於《環境科學與科技學報》(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的最新研究顯示,聚苯乙烯(即俗稱的保麗龍)暴露在陽光下可能在幾十年或幾世紀內降解,而非過去所以為的需要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