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516 筆相關資料
美國與歐洲的蜂群在寄生蟲與病毒攻擊下崩潰,但肯亞的蜜蜂仍保持健康。為什麼? 研究者說,肯亞的蜜蜂仍能維持健康的原因,可能在於不同的養殖方式。攝影:ALBERT DE WILDE/ BULTEN-BEELD/ MINDEN PICTURES, CORBIS 有關東非蜜蜂的驚人發現,讓西方國家對抗「蜂群崩潰症候群」的努力,有了新的希望。科學家發現,肯亞的蜜蜂對於在世界其他地方造成數十億蜜蜂死亡的病原體,有極高的抵抗力。 昆蟲學家艾留德‧穆立是「國際昆蟲生理學與生態中心」的蜜蜂養殖專家,他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調查了肯亞所有主要生態系的蜂巢,包括在草原、山區、熱帶...
隨著空氣裡的盎然春意,本週「動物的千奇百怪問題」主題是:動物的愛情百態。 撰文: Liz Langley 什麼昆蟲或動物是野生動物界的情聖呢?——Tristan 如果說有什麼動物最受幸運女神的眷顧,八成就是侏儒黑猩猩(bonobo)了。牠們就是以精力充沛的交配行為而聞名。 在馬達加斯加東部,一隻竹節蟲棲在樹枝上。攝影:Frans Lanting, Corbis 像象海豹(elephant seal)這種妻妾成群的雄性動物,是生物界的人生勝利組,而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蜂后也不遑多讓,牠和多數雄蜂交配,還會拿來好好誇耀一番。明尼蘇達大學...
塑膠碎屑每十年增加一倍,而最後進到海洋裡的垃圾幾乎是無法可除。 日本蝠鱝(manta ray)和綠蠵龜漂游在塑膠袋、牛奶瓶,和其他從歐胡島海灘沖入的碎屑中。攝影:JOHN JOHNSON, ONEBREATHPHOTO.COM 撰文:Laura Parker 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前主任東尼.黑梅特(Tony Haymet)已經聽過了上百種的海洋清潔計畫。在某個深夜,幾罐啤酒下肚後,他也曾想出幾個辦法,但他說:沒有一個看起來是可行的。 一名荷蘭工程系學生波亞恩.史拉特(Boyan Slat)想像著研...
我們的大腦總會自動把任意的線條和形狀看成有意義的影像,就連看月亮時也一樣。 你可能會看到月亮上有個人、有隻兔子,或者有一雙手,端看你是在哪裡觀察的。PHOTOGRAPH BY VALERY HACHE, AFP/GETTY 撰文:Nadia Drake, National Geographic 在人類歷史上,月球一直是天空中離我們最近的同伴,也是一張能讓人類自由揮灑想像的天然畫布。一直以來,人類都能從月球上的環形山和山巒中看出人臉與圖像。 在西方文化中,最為人所知的影像大概就是「月亮上的男人」。在東方文化裡,觀月者可能會說自己看到一隻兔子;在印度則會變成一雙手。自古至今...
許多文明都認為月亮消失,代表危險與混亂降臨。 印加人認為發生月食是因為美洲豹在攻擊月亮。他們會試圖用各種噪音把牠趕走,包括痛打他們的狗,讓狗又嗥又叫。Photograph of illustration by Leonard de Selva, Corbis 撰文:Jane J. Lee, National Geographic 世界各地的文明對於月食的原因有各式各樣的說法,包括打劫的惡魔、凶殘的寵物、飢腸轆轆的美洲豹……等。 雖然現代人對這類天文現象相當熱中,但月食並非自古以來就受人期待。 美國加州洛杉磯格利菲斯天文台的台長 E.C. Krupp...
天文學家以架設於智利的「超大望遠鏡」捕捉到行星狀星雲Abell 33影像。這片星雲是恆星年老後,將外層大氣吹成一個美麗的藍色氣泡所致。很偶然地,星雲和前景恆星排成這不可思議的鑽戒景象。這顆閃耀在空中的星際寶石呈現了罕見的對稱性,幾乎是完美的正圓。Credit: ESO 走到生命旅程盡頭的遙遠恆星,星際鑽石環(diamond ring)是它永恆之美的最佳註解。 距離地球約2500光年的Abell 33(也稱為PK238+34.1),就位在這條充滿神話色彩的水蛇腹中。Abell 33呈現了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進入老年後的殘象:星體的外層大氣被吹進太空,形成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
毫無浪漫氣息的古斯塔夫.艾菲爾竟然能設計出巴黎最浪漫的建築物。 一名溜冰者飛躍過巴黎特羅卡迪羅廣場的地面。照片攝於1985年6月。PHOTOGRAPH BY WILLIAM ALBERT ALLARD, 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Robert Kunzig, National Geographic 如果你閱讀關於亞歷山大.古斯塔夫.艾菲爾和他那座在3月底滿125歲的知名鐵塔的傳記,你首先會覺得有件事很矛盾:這麼迷人、這麼美麗、這麼離經叛道的東西(1889年時它可是激怒了很多人)怎麼會是這樣一個無趣的糟老頭蓋出來的? 艾菲爾本人...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的監測團隊在雪山發現了台灣黑熊的蹤跡。 台灣黑熊經過隱藏的照相機前方。圖片提供: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東勢林管處轄管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了解大雪山地區台灣黑熊族群的現況,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副教授的團隊對該區台灣黑熊族群進行監測。團隊在今年2月及3月間成功以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四度捕捉到兩隻台灣黑熊在野外活動的珍貴影像。 捕捉到台灣黑熊在野外活動的身影,讓工作人員欣喜萬分。圖片提供: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工作人員判斷,其中一隻台灣黑熊體型略大,體重約100到120公斤;另一隻則較小,大約70公斤,兩隻黑熊都很健康活潑。會有不同體型的個體,表示...
專家表示,十歲蘇琪的離開,是對蘇門答臘犀「致命性的一擊」。 照片裡是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犀「蘇琪」,於2013年在辛辛那提動物園拍攝的。攝影:JOEL SARTORE 一隻世界上僅存無幾的蘇門答臘犀(Sumatran rhinoceros)在3月30日於辛辛那提動物園(Cincinnati Zoo)離世。動物園管理員表示,這對這支風雨飄搖的物種無疑是「致命性的一擊」。 就如大家所知,「蘇琪」是所有犀牛物種中最稀少的蘇門答臘犀。蘇門答臘犀在野外的數量已不到100隻,幾乎全生活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見地圖),很可能也是地球上最瀕危的大型哺乳動物。 伐木、棕櫚油農業,以及盜獵犀牛角...
田野生物學家與動物倡權者珍‧古德投入了大半輩子研究並保護我們的近親黑猩猩 在剛果的布拉薩,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彎腰靠近伸手向她的黑猩猩Jou Jou。PHOTOGRAPH BY MICHAEL NICHOLS 撰文:大衛‧奎曼(David Quammen) National Geographic 珍古德在4月3日度過80歲生日。世界首度認識她是因為她在靈長動物行為學領域的成果,她的研究對象是岡貝的黑猩猩,這個小型森林保留區位在坦尚尼亞的坦干依喀湖東岸,現在已經是一座國家公園。 她在1960年7月於岡貝展開黑猩猩研究,一直持續到1986年。到了那時,她已經深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