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地理新聞

共 516 筆相關資料

章魚為什麼不會打結?
探索與冒險|
May. 19 2014

章魚為什麼不會打結?

撰文:Jane J. Lee, Weird & Wild 編譯:魏靖儀 章魚就是有本事不打結。PHOTOGRAPH BY JUNIORS BILDARCHIV/ALAMY 牠們有八隻布滿吸盤的手臂,幾乎什麼東西都能吸住,自己卻似乎永遠不會打結。一份刊登於《Current Biology》期刊的新研究指出,這是因為章魚皮膚上有一種「自我辨認」機制,可防止吸盤吸到自己身上。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仿生學與認知機器人科學實驗室主任 Frank W. Grasso 說,之前從來沒有人真正研究過這種不沾黏現象。然而,雖然章魚手臂是個頗複雜的系統,它背後的控制機制卻簡單得令人...

美國國家水族館可能將關閉海豚展覽
環境與保育|
May. 16 2014

美國國家水族館可能將關閉海豚展覽

八隻瓶鼻海豚有機會移居至史上第一座海豚庇護所。 這隻瓶鼻海豚現居於美國巴爾的摩的水族館,但未來可能將移居至位於海濱的庇護所。PHOTOGRAPH BY VINCENT J. MUSI,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撰文:Virginia Morell 編譯:胡宗香 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國家水族館宣布,正在考慮讓館內的八隻瓶鼻海豚除役,並將牠們移居至位於海濱的一處庇護所。此舉讓國家水族館在是否應該圈養鯨豚的論辯中一躍成為焦點。 宣布這個計畫的同時,水族館正處於轉型階段,要將整個組織的使命從吸引觀光客轉變為成為一個重要的保育機構。 雖然八隻...

霸凌的長期影響:受害者與霸凌者身上皆有之
科學與新知|
May. 15 2014

霸凌的長期影響:受害者與霸凌者身上皆有之

童年受到霸凌的人成年後可能會有憂鬱症或焦慮症,小時候的惡霸長大後則較不會有慢性壓力。 這張照片攝於1940年代:三個學童正在取笑另一個男孩的穿著。攝影:Popperfoto, Getty 撰文:Sarah Zielinski,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魏靖儀 不論對受害者還是霸凌者而言,童年的霸凌事件都有可能造成一輩子的影響。 但根據2014年5月12日發表於《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份杜克大學研究報告,兒時遭受過霸凌的青年會有長期的陰影,但小時候的惡霸長...

盜獵者在非洲國家公園屠殺了數十隻大象
環境與保育|
May. 14 2014

盜獵者在非洲國家公園屠殺了數十隻大象

加蘭巴國家公園(Garamba National Park)遭到盜獵者入侵,而這些盜獵者很可能來自聖主抵抗軍(Lord’s Resistance Army)。 反盜獵巡邏隊保衛著剛果加蘭巴國家公園裡的野生動物。攝影:FRANS LANTING,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撰文:Bryan Christy 編譯:洪莉琄 非洲最古老的國家公園之一,在星期二(5/13)宣布受到一波不尋常的武裝盜獵者攻擊,園內共發現十幾具的大象屍體,而有三名可疑的盜獵嫌犯已被擊斃。   位處剛果偏遠地帶、占地約4920平方公里的加蘭巴國家公園,...

恐龍滅絕與地球寒冬
環境與保育|
May. 13 2014

恐龍滅絕與地球寒冬

造成恐龍滅絕的那場爆炸讓天空被灰燼遮蔽,並且導致了一次全球性的「撞擊冬天」。 ILLUSTRATION BY JOE TUCCIARONE, SCIENCE PHOTO LIBRARY/CORBIS 這張電腦影像描繪出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今日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情形。   撰文:Dan Vergano,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向淑容   一份古代沉積物分析結果於週一證實,大約6600萬年前那場規模極大、終結了恐龍時期的小行星撞擊,也引發了一次長達數十年且非常嚴重的全球性「撞擊冬天」。 由荷蘭烏特列支大學的約翰.維勒庫普所率領的...

破壞王:六個入侵物種
環境與保育|
May. 12 2014

破壞王:六個入侵物種

白化王蛇在加納利群島恣意擴張,嚴重威脅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們開會商討如何阻止這種外來的爬蟲類。 由於沒有天敵,王蛇(kingsnake)這個原生於加州的物種變得愈來愈大隻、愈來愈凶狠,大量殘殺當地動物族群,包括只有加納利群島才有的「大加納利巨蜥」(Gran Canaria giant lizards)幼蜥。 一條白化的加州王蛇,攝於2009年。Photograph Nicolas Cégalerba, Biosphoto/Corbis  「只要是有這種蛇的地方,大部分的〔小〕蜥蜴就都不見了,」參與加納利群島會議的美國地質調查所研究員羅伯特・費雪(Robert Fish...

母親節一百週年:它不為人知的黑暗歷史
環境與保育|
May. 09 2014

母親節一百週年:它不為人知的黑暗歷史

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是1908年第一次慶祝母親節背後的推手。PHOTOGRAPH BY BETTMANN, CORBIS 今年是母親節一百週年。通常,我們會以早午餐、禮物、卡片和滿滿的愛與感謝來度過這個節日。 然而這個節日的來源其實有段嚴肅的歷史:它是為了哀悼中的女性所創立,用意在紀念死去的士兵並推動和平。當這個節日變得愈來愈商業化時,它最大的推手安娜‧賈維斯傾盡所有對抗這個趨勢,最後一貧如洗、精神失常地死於療養院中。 一切始於1850年代。西維吉尼亞衛斯理學院歷史學者凱薩琳‧安托里尼(Katharine Antolini)指出,當時,西維吉尼亞州的女性運...

問答集:小兒麻痺症的歷史,以及為何捲土重來
環境與保育|
May. 08 2014

問答集:小兒麻痺症的歷史,以及為何捲土重來

窮困與戰爭助長疫情跨境延燒。 2014年3月24日於喀布爾舉辦的反小兒麻痺活動裡,一名阿富汗兒童接受小兒麻痺症的疫苗。攝影:MOHAMMAD ISMALL, REUTERS 撰文:Susan Brink 編譯:洪莉琄 經過超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在根除小兒麻痺症(polio)的成果日益見效的今日,這種使人癱瘓甚至有時會致命的疾病,正打算上演復出的戲碼,而且還要登上國際舞台。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本週發布一份聲明,宣稱這波從巴基斯坦、敘利亞和喀麥隆開始蔓延的疫情相當「不尋常」,是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大威脅。 到現在,根絕小兒麻痺症已算是...

翻滾吧,蜘蛛!
環境與保育|
May. 07 2014

翻滾吧,蜘蛛!

撰文:Carrie Arnold  編譯:洪莉琄 在摩洛哥發現的新種蜘蛛會一路翻滾來逃離危險。 學名Cebrennus rechenbergi的蜘蛛,以其獨特的後手翻為註冊商標而被稱作後翻蜘蛛(flic-flac spider),牠們在榭比沙漠區(Erg Chebbi region,見地圖)的沙丘上可以輕易地使出後翻動作。 移動中的後翻蜘蛛(Cebrennus rechenbergi)。攝影:Ingo Rechenberg 後翻蜘蛛的體操動作並不是牠唯一特別之處,根據發表在4月17日《動物物種》(Zootaxa)期刊的研究報告,這種蜘蛛還會利用蛛絲織出能讓自己在酷熱沙漠上保...

腐壞中的鯨魚為什麼會爆炸?
環境與保育|
May. 06 2014

腐壞中的鯨魚為什麼會爆炸?

加拿大紐芬蘭的鱒魚河小鎮遇上了大麻煩:有一隻死掉的藍鯨擱淺在沙灘上。 專家們急忙想辦法,希望能趕在這17萬公斤重的屍體爆炸之前把它處理掉。 加拿大鱒魚河鎮驚見一具鼓脹的藍鯨死屍。攝影:Don Bradshaw, NTV News 有關這龐然大物的消息引起一陣轟動,光是新聞報導就有好幾百篇,還有名為「#explodingwhale」的主題標籤以及「鯨魚爆炸了沒?」網站。 但沒有人知道這鯨魚究竟何時會爆炸(如果真會爆的話)。紐芬蘭新聞台的記者Don Bradshaw在推特上說,鯨魚屍體已經開始自然洩氣了。 為了更了解擱淺鯨魚爆炸的現象,《國家地理》雜誌訪問了鯨魚爆炸網站的架設者...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