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上下四方

共 618 筆相關資料

群飛特技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21

群飛特技

群飛特技 插圖:迪安娜.邁爾克斯 攝影:尼可.鄧洛普   在北半球的秋日或冬日抬頭仰望,有時能看見成群的椋鳥在棲木上方的空中盤旋。這種現象稱為「群飛」,此時成千上萬對翅膀同時拍打,發出類似呢喃的聲響。 攝影師尼可.鄧洛普估計,數萬隻椋鳥會聚成的隊形最寬處約0.5公里,而高度至少有100公尺。牠們轉換隊形的目的仍是個謎,也許利於覓食,或是為了防禦掠食者──但也可能反而會引起牠們注意。

極地遠征
探索與冒險|
Oct. 01 2021

極地遠征

極地遠征 極地的夜色下, 參與極地研究遠征的攝影師在浮冰之間漂蕩, 深刻體會到無邊的瑰麗和自身的極限。 撰文、攝影:埃絲特.霍瓦斯   破冰船極星號凍結在海冰之中,隨泛極環流漂流了將近一年。船上載著上百名科學家和船員,他們無畏極地寒冬,在北極圈研究氣候變遷。我也是其中一員,在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浮觀測站(MOSAiC)第一段的遠征中,負責拍攝工作。 這趟旅程是史上為期最長、規模最大的北極遠征考察,對我來說,更是來自宇宙的禮物。 我在四年前第一次到北極進行拍攝任務時,迷上了那裡的冰雪和酷寒。回到家後,我發誓要透過攝影為極地做出貢獻,保護當地令我心...

人類的差異
科學與新知|
Sep. 01 2021

人類的差異

人類的差異 種族是一種社會建構, 而不是生物性狀。這是科學共識, 但為什麼許多人至今心存懷疑? 撰文:安琪拉.賽尼   科學不只關乎理論和數據,也關乎我們敘述人類差異時採納了哪些事實。 起源神話各地都有。美國有天命論,認為歐洲移民向西擴張殖民北美洲是上天的旨意;中國以名為北京人的直立人(Homo erectus )化石聲稱中國人的血統可連續回溯至少70 萬年,並認為北京人是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且為世界上最早的用火者之一。 在印度,宗教民族主義者主張,古老印度教史詩所描述的奇幻傳說真有其事,而非寓言。某位著名的印度科學家甚至曾說,有名婦人生了1...

來自恐龍的翅膀?
科學與新知|
Sep. 01 2021

來自恐龍的翅膀?

古生物學 來自恐龍的翅膀? 在發現這個羽毛化石160 週年之際,科學家仍在研究它所屬的恐龍。 自從1861年第一個已知的羽毛化石在巴伐利亞的石灰岩採石場出土後,它已經成為古生物學的代表:和現代鳥的羽毛驚人地相似卻又如此古老。 這個1.5億年前的單支羽毛是第一個被稱為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屬名意為古翼,種名意為印石板)的化石──這個名稱現在指的是一種有羽毛的恐龍(印石板始祖鳥),牠的化石在距離原來那根羽毛不到3公里的相同岩層中被發現。但這羽毛真的是來自這種始祖鳥屬的恐龍嗎?國家地理探險家萊恩.卡尼是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他說答案是肯...

無懼大浪
探索與冒險|
Sep. 01 2021

無懼大浪

無懼大浪 在法屬玻里尼西亞,傳奇的特乎普歐村衝浪場的海浪令人敬畏和害怕。 撰文:賽萊絲特.布列許 攝影:安迪.巴登   特乎普歐位於大溪地東南方的海岸,世界數一數二大的巨浪撞擊著岸邊的礁石。這些強而有力的管浪使這個村子被選為2024年奧運衝浪比賽地點,而它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引人入勝美景和豐富文化的地方。   狂野的浪 堡礁在特乎普歐哈瓦耶海峽令人暈眩的深處升起;它具備了放大太平洋海浪的完美形狀和位置,讓海浪變成巨浪,稱作「沖波」。 5到10月是最棒的追浪時機,但整年都有絕佳的大浪。為拍攝這張照片,攝影師安迪.巴登潛入浪...

殖民地假髮工藝
歷史與文化|
Sep. 01 2021

殖民地假髮工藝

殖民地假髮工藝 想像美國的先民在建立殖民地或創立政府時,沒戴著他最愛的「撲粉假髮」。 不可思議,對吧?美國18 世紀的髮型在維吉尼亞州的生活博物館「殖民地威廉斯堡」仍然存在著。在那裡,假髮製作者黛比.特爾品和一位學徒使用手工縫製的髮片來製作新髮型,以及替同事──扮裝的歷史演繹者──維護他們所戴的假髮。 在介紹這項手藝所需用到的工具時,特爾品提到曾製作拉法葉侯爵(確切來說,是扮演這位法國貴族的演繹者)的假髮。特爾品知道自己的工作很獨特:「在美國其他地方找不到像我們這樣的店。」—HICKS WOGAN

吃掉入侵物種
環境與保育|
Sep. 01 2021

吃掉入侵物種

吃掉入侵物種 從獅子魚到山葛,有害且不受歡迎的入侵物種也可以很美味。 撰文:伊芙.柯南特   菜單上出現哪兩個詞看起來會不太誘人?「沼澤」和「老鼠」。這是在COVID-19 疫情來襲之前,沿著路易斯安納州一片沼澤航行的廚師之間流行的黑色幽默。當地生態學家邀請他們幫忙拯救路易斯安納州受到威脅的溼地。「沼澤老鼠」指的是入侵的美洲巨水鼠,先前因為其毛皮而從南美洲被引入,現在卻橫行野外。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保育聯盟的賈克.希伯特說道:「我們的文化圍繞著飲食。」或許保育也可以? 美國有超過6500 種入侵物種──這些非本地物種繁殖快速,比本地物種更會競爭資...

消失中的鯊魚
環境與保育|
Sep. 01 2021

消失中的鯊魚

消失中的鯊魚 自1970年以來,因為漁獵的增加和缺乏保護,生活在全球海洋裡的鯊魚和魟魚數量減少了71%。 全世界都有鯊魚和魟魚被意外捕捉而成為混獲,但在有些地方,牠們因為身上的肉、鰭、鰓板、魚皮和肝油而成為目標。 在2000年代初期,約有6300萬到2億7300萬隻鯊魚被捕捉,這是鯊魚過度捕撈的高峰,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撰文:西恩.麥克諾頓 製圖:莫妮卡.塞拉諾   (點擊放大)

她追蹤熊並促進自然和科學的多樣性。
科學與新知|
Sep. 01 2021

她追蹤熊並促進自然和科學的多樣性。

創新者 芮.溫-葛蘭特 撰文:安妮.羅絲 攝影:瑞貝卡.黑爾   她追蹤熊並促進自然和科學的多樣性。 芮.溫-葛蘭特想讓人們知道熊並非只會帶來壞消息。她是國家地理探險家,主要工作是消除這些迷人的肉食動物與居住在熊棲地附近人類間的負面互動。她辛苦地將蒐集到的資訊加以轉化,使社區居民了解熊在哪裡、經過何處,以及居民該如何保護自己。 身為一名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她也追蹤了橫跨坦尚尼亞的獅子,以及觀察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環尾狐猴。隨著她的職涯發展,居住在加州聖塔巴巴拉市的溫-葛蘭特,更加大力地倡導自然和科學多樣化的必要性。 當她開始研究野生動物生態學...

阿貓阿狗的好日子
歷史與文化|
Aug. 01 2021

阿貓阿狗的好日子

阿貓阿狗的好日子 既然我們喜愛慶祝日,又喜愛動物,那就難怪我們會喜愛歡慶動物的日子了。 撰文:奧利佛.黃 插圖:阿曼多.維維   公園管理員麥克.費茲在2014年想到這個點子時,人正好在卡特麥國家公園暨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阿拉斯加南部,那裡最有名的就是鮭魚和棕熊了。夏天時,大批大批的魚衝向上游產卵,而熊會狂撈猛吃,好為將至的凜冬添點脂肪。 園方在幾個撈魚黃金地段架設了直播攝影機。 這些「熊攝影機」吸引了忠實的線上觀眾,催生了熱鬧滾滾的留言區。9月下旬的某一天,費茲檢視這些留言時,看到一位觀眾貼了兩張照片。左邊那張是一隻棕熊「吃魚前」的照片,經過...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