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80 筆相關資料
理想家 露西.巴許 建立網路剩食交易平臺的應用程式協創人 露西.巴許24歲時還沒有任何寫程式的經驗。不過,這位法國創業家長年看到這麼多狀態良好的食物被扔進垃圾桶,心底始終感到不快――這些被丟棄的食物約占全球產量的30%,腐爛產生的溫室氣體達整體排放量的一成。 麵包店、餐廳、超市通常會在每日打烊時丟棄易腐壞的食品。如果有人能連結這些即期食品和希望撿便宜的食客,這些食品就能以超便宜的價格賣掉。她首先號召供應商,再建立起技術團隊。在巴許堅定的奔走推動下,Too Good to Go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剩食交易平臺,在19個國家營運,用戶破百萬人。「我們不是坐等改變,而是起身行動...
這處雨林的面積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然而幾十年來氣候科學家一直無從接觸與研究。如今,中非有一批本土培育出來的新生代研究人員正努力改變這個狀況,他們在那裡的發現正在顛覆我們對如何保護地球的認知。 撰文:梅蘭妮.高比 MÉLANIE GOUBY 攝影:妮可.索貝奇 NICHOLE SOBECKI 剛果盆地濃密的雨林樹冠層裡,午後的陽光已開始減弱,在一座自叢林中拔地而起的高聳金屬塔上閃爍著。這座高55公尺、瘦瘦長長的鋼鐵塔就像一具龐大的衛星網路天線,只不過配備的是各種更厲害的科學偵測器。風勢大了起來,吹得鋼鐵塔搖搖晃晃,隨著陣陣強風哀鳴不已。但生物學家...
我們需要能源──食物、燃料和電力──才能過現代化生活。數十億人口自然需要更多能源。但我們獲取能源的方式正在改變地球,進而對我們所有人造成威脅。我們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嗎?氣候變遷並不是一場騙局或科學陰謀,而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事實如下。
科學家證實,繼2014和2015年後,2016年已連續第三年打破高溫紀錄,成為有全球氣候資料以來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統計,自1880年代以來,在氣溫最高的17個年分中,2000年後就占了其中16個。 儘管這些數據如此驚人,不承認氣候變遷的存在、不相信政府與民間應該改變既有生產與消費方式的力量卻出奇地強大,包括擁有巨大權力和影響力的政治與民間團體,竟可以悍然無視鐵證如山的科學事實,導致讓地球免於危機的努力不斷地被削弱。 《國家地理》雜誌一百多年來一直以推動與普及科學知識為己任,但今天我們推動這個使命的需要恐怕從來不曾如此迫切。因此,過去三年來,我們的雜誌刊登了超過30篇...
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在不久前剛剛公布,今年9月是地球自1880年有氣候紀錄的1629個月以來,溫度高於20世紀平均溫最多的一個月。就在此時,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也即將於巴黎召開。這次大會上能不能達成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大氣溫度上升的決議還尚不可知,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已經到來,它的影響將會是全面而劇烈的。 氣候變遷的議題確實容易讓人氣餒。因為這個問題「非常巨大,而就個人層面而言,我們顯得相當渺小,很容易讓人們覺得力不從心。」 比爾.麥克奇本說。他在1989年撰寫《自然的終結》,向大眾介紹氣候變遷的概念。但一個世代之後,他看見了突破。隨著全球氣溫不斷破紀錄...
一種導致生命危險的急性腦部感染正在全世界擴散。以下是我們目前對這種疾病的了解,以及可能出現的後續發展。 一名14歲男孩在印度的炎熱天氣去池塘游泳、一名13歲女孩在校外教學期間去水池泡澡、一名5歲女孩在住家附近的河中稍微泡水一下。這三個孩子住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不同地區。然而,他們有一項共通點:三人都因罹患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而死,這種腦部感染是由一種微小生物導致,牠分布於溫暖的淡水域及維護不佳的游泳池。印度還有十幾名患者持續接受治療,其中一名患者是27歲男性,同樣因此死亡。 PAM雖然罕見,卻是一種分...
根據美國航太總署(NASA)對全球每日溫度數據的分析,2024年7月22日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今年7月21日和23日也超過了2023年7月創下的紀錄。這些破紀錄的氣溫是人類活動(主要是溫室氣體排放)所推動的長期暖化趨勢的一部分結果。美國太空總署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擴大我們對地球的了解,以收集地球重要的長期觀測數據。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指出,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過去兩週尤其殘酷。透過我們二十多顆地球觀測衛星和六十多年的數據,可提供對地球如何變化以及如何做好準備、適應變化和維持安全進行重要分析。 這項初步發現來自現代研究與先前觀測資料(MERRA...